1964年春天,有一天《文字改革》月刊的编者来看我,问能不能给那个刊物写点有关语言文字的普及性文章。结果就是后来在《文字改革》月刊上分期发表的《语文常谈》。原来计划写八篇,可是刊出七篇之后,文化的大革命来了,杂志停刊,第八篇也流产了。后来也曾经想把旧稿整理整理印成一本小书,可是那几年的风气是以不读书为贵,也就迟迟没有着手。最近受到一些相识和不相识的朋友们的督促,才又鼓起劲来修修补补送给出版社,离开最初发表已经16个年头过去了。
给这些文章取这么个名字,无非是说,这些文章内容既平淡无奇,行文也没有引经据典,当不起概论、基础之类的美名,叫做常谈比较恰当。希望有些读者在看小说看电视看得腻味的时候,拿来换换口味,而不至于毫无所得就是了。
说起来也奇怪,越是人人熟悉的事情,越是容易认识不清,吃饭睡觉是这样,语言文字也是这样。比如有人说,文字和语言是平行的、谁也不倚赖谁的两种表达意义的系统;你要是拿拼音文字来做反证,他就说此汉字之所以可贵也,他没有想过如果汉字都没有读音,是否还能够表达意义。又有人说,汉字最美,玫瑰二字能让你立刻看见那娇嫩的颜色,闻到那芬芳的香味,一写成méigui就啥也没了;他大概认为英国人、美国人、法国人的rose,德国人的Rose,西班牙人、意大利人的rosa全都是无色无臭的标本。还有人说,中国话就是没有文法,历代文学家都不知道什么叫文法却写出好文章;可是他回答不上来为什么有的话公认为通,有的话公认为不通,后者至少有一部分是由于不合文法。不幸的是,诸如此类的意见不是来自工农大众,而是来自一部分知识分子。这说明关于语言文字的知识确实还有待于普及。这本小书就算是这方面的一个小小尝试吧。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s://www.wuliandi.com/chuzhong/cyzw/2176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