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 初中生作文 > 初三作文

让针浮起来作文

admin 初三作文 2020-04-23 02:18:18 实验浮起

第一篇:《针能浮在水面上吗》

针能浮在水面上吗?

刘俊良

今天,我和呙老师,还有叶津玮在呙老师家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老师端出一盆水问:"针能浮在水面上吗?"我说:"可以."叶经纬说:"不可以."老师就让我们俩试了一下。

我随便把针放在水面上,结果,针真的浮起来了.我十分高兴.老师又让叶经纬试一下,结果他没有让针浮起来,针像石头一样沉了下去.我们很奇怪,为什么我能让针浮起来,他的针就沉下去了呢?我们俩人又试了一下,结果针都没有浮起来.经过多次试验以后,我们终于知道了让针浮起来的秘密,针一定要干,还要轻放,才能浮起来.

后来老师还教我们,把针放在纸巾上,等针和纸巾浮在水面上的时候,再把纸巾拿开,针就能浮在水面上了.我们按老师的办法重做了一遍,开始,我们俩人都没有成功,老师又给我们示范了一遍,我们再试了一次,结果我们俩人都成功了,我们都很高兴.

今天这个实验真有趣.让我明白了更多科学道理.

写于2008年

第二篇:《水上浮针》

水上浮针

下午,我正在看一本教你如何做科学实验的书,看到一篇关于“水上浮针”的实验,

水上浮冰我倒是见过,可水上怎么能浮针呢?我先看实验说明,准备这个实验。

材料很简单,只要一个小碗,一根针。我按书上说的,先往小碗里倒水,因为我担心

水漫出来,只倒了半碗水。我把针轻轻的横放在水面上,试了几次,怎么浮不起来呢?我

又去翻了翻书,喔,原来水要倒满才能让针浮起来呀,于是我又往碗里加水,直到碗里的

水满的快要溢出来,再拿起针,小心翼翼地放到水面上,试了几次后终于成功了。

好神奇呀,这是什么原因呢,我仔细看了书,原来是因为水有张力,水放满后就有足

够的张力将针托起来,针就可以浮在水面上了。

第三篇:《会浮的针 作文教学设计》

《会浮的针》 作文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训练学生按先后顺序将“小实验”的过程写具体,用词准

确,语句通顺。

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认真观察的能力。激发爱科

学的情趣。

3、要揭示实验的科学道理。

4、教学重点:按先后顺序把实验过程写具体。

教学准备:

1.组织学生开展一次科学实验。

2.实验材料:针、玻璃杯、蜡烛、卫生纸、镊子

3.习作片断。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尝试实验、激活思维——-利用已有的材料让针浮在水面上。

交流:实验成功了没有?你做了几次才成功的?每次是怎么做的? 指导实验,细致观察

1、随便把针拿起来,靠近水面,把手松开。仔细观察针哪头先入水的?接着看到什么?

交流:生:我看到是针头先进入水中,接着针快速沉到水底。很多学生符合着,我的也是,我的也是„„

看到是针头先入水的请举手?

全班56个孩子48个举手。

这样的结果在我的预料之中,因为学生怕被针头扎伤,当我说随便把针拿起来的时候,他们的手一般靠近尾部,这样当他们拿针的手靠近水面松手时,很显然是针头先入水。

生2:我看到是针尾先进入水中,接着针快速沉到水底。

哦,刚才同学们都观察的很仔细,并且用词很准确。如“接着”就说出了针的入水面和沉入水底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发生的。

上次实验失败了,没有让针浮在水面上,是不是针头和针尾不是同时入水惹的祸呢?下面我们想办法让针头针尾同时入水,看看实验能否成功?

怎样才能让针头针尾同时入水呢?

学生说,这个容易,只要把针拿平就行?

好,现在大家就尝试一下。

学生进行第二次实验。

个别同学成功了,迫不及待的高呼起来。大部分同学仍然没有成功。他们有的眉头紧锁,有的低头继续尝试。

最终还是有大部分学生没有成功。

你们为什么没有成功?

生:虽然我把针拿平了,可是在靠近水面松手的时候,手一动针就歪斜,很难让针的头尾一块入水。

哦,你观察很仔细,找到了失败的原因。

看来成功的部分同学掌握了针入水的平衡。你们虽然也懂的,但在松手{让针浮起来作文}.

的刹那,手腕一动,打破了原来的平衡,针才歪斜入水,导致失败是吗?

有没有其他办法让针入水保持平衡呢?

是否可以在针下垫上点什么?

生:纸,垫上纸。先把纸放在水面上,然后快速把针放在纸上。过会儿,纸湿透沉下水,针就浮在水面上。

大家听到了吗?

快速按照刚才这位同学的办法再次尝试。

同学们快速进行第三次实验。

“ 成功了!成功了!”全班同学高呼。

就在他们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之中时,我抛出问题:

为什么针只有平衡入水,才会浮在水面呢?这个问题把小小实验引上科学探究之路?

学生刚才的喜悦荡然无寸,取而代之的是皱眉思索。

我说:任凭他们怎样思索,也不会找的答案的。因为这个超出了现在你们学习的范围。不过,老师可以和你们一起来通过查阅电脑资料揭开此谜,想吗?

学生异口同声:“想!”

我打开多媒体,在百度上打上“针为什么会浮在水面?”结果真的查到了。因为字小,学生看不到。我复制下来,改变字号,让学生自己读。

水的表面有张力,张力支撑住了针,使之不会沉下。

学生读后好象还是不明白。我看出学生心思:相机用纸和针直观形象的演示并讲述给学生听:张力好比老师手中的这张纸的表面,你看,我如果把针平放在什么,怎样?很显然被纸托住。我如果这样用纸头把纸戳破,针又会怎样?我一边说一边用针戳破纸面,针一下掉在地上。学生立刻明白了张。

谁想说说针浮在水面的奥秘?

生:水的表面有张力,如果针斜着入水,张力被穿破,针就沉在水底。如果针水平入水,张力没有被破坏,就把针托住。

是的,说的很好,小小实验竟然包含着科学的道理。今天我们做了一回小科学家,探究了科学的奥秘,你们真了不起

指导写作 (第二课时)

一、审{让针浮起来作文}.

这次作文要写什么?(板书一次科学小实验)科学小实验就是指通过一次实验明白一个科学道理。请同学们看看题目,这次作文要求我们写几次科学实验?(师在题目“一次”下打上△)

3.上节课,我们就进行了一次科学小实验。现在,老师就来教你写一写实验的过程。该怎么写呢?请大家继续看习作要求,齐读并思考:这次习作,要求我们怎么写?重点写什么?写时应注意什么?(同学边讨论教师边板书)

怎么写?按实验先后顺序写.

重点写什么?把实验过程写具体.

注意什么?用词准确,语句通顺.最后揭示科学道理。

二、导

1.怎样做才能达到以上要求呢?老师这有个同学写的一次小实验。(出示灯片)大家轻声地读一读,看看这个同学是不是按

实验的先后顺序来写的?有没有把实验的过程写具体?有没有揭示实验的

科学道理。做没做到用词准确,语句通顺。

讨论:

①是不是按实验的先后顺序来写的?从哪些地方看出来?析书并小结:“第一次 首先、接着、第二次„„道理”这些词语把实验的先后顺序交待得清清楚楚。

②这个片断有没有把实验的过程写具体?有没有揭示科学道理?(板书:人物动作 看到的现象。)

小结:对!实验就是抓住了实验中人物的动作和看到的现象、明白的道理把实验的过程写具体的,而且用词准确,语句通顺。

三、说

1.在上面的实验活动中,同学们积极动手动脑,让针浮在水面上,你是用什么材料怎么实验的呢?几次成功的?明白了什么道理?能不能说给大家听听?说的时候,要先说一说你用什么材料么?然后按照实验的先后顺序说清楚你第一次怎么实验的?看到什么现象?第二次怎么做?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道理?把实验过程说具体些,注意用词准确,语句通顺。

2.下面请同位同学互相说,看谁说得好,等会儿,我请他拿着自己的材料到前面实验给大家听。谁愿拿着自己的材料站到前面演示给大家看,边演边说。他说得怎么样?好在哪儿?什么地方需要修改。

四、写

现在请同学们拿出草稿本按要求把自己的实验过程写下来,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教师巡视,力争发现写得好或不够好的典型)

五、评

下面,老师把大家写的片断用幻灯机打出来,读一读。大家看是不是按习作要求来写的?什么地方写得好?有没有什么地方需要修改?(红笔勾出用得好的词句,改正错误)

六、总

这几位同学写得不错,同学们评得也很好,大家只要对照习作要求再修改就能把这个片断写得更好。

七、词语宝典

目睹一切 袖手旁观 凝神注视 定睛一看 明察秋毫 众目睽睽 侧耳静听 指手划脚 束手无措 手忙脚乱 弯腰弓背 上身倾斜 兴趣盎然 喜形于色 雷厉风行 争先恐后 别开生面 得心应手

学生作文:

会浮的针{让针浮起来作文}.

淄博高青实验小学 二年级八班 杨天琪 星期五下午,我们在教室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叫“会浮的针”。

我们用的材料是:夹子,水,盆和裁衣针。活动开始了,大家个个兴致勃勃,我用夹子夹住针,但不小心弄斜了。我轻轻地把针放到水上面,夹子轻轻一松,针掉到下面去了。吸取了刚才的教训,我把针夹在中间,两边保持平衡。我把针放在水面上,大家惊喜的发现:针浮到水面上去了!这里面有什么奥秘呢?我们和老师一起去上网查答案。原来,水有一定的张力,针放斜了,张力破了,就沉到下面去了,针放平了,张力才破不了,自然就浮到水面上去了。

这次实验真有趣 ,不仅让课生动有趣,还让我知道了许多科学道理。我心里想:这节课上的真短!

第四篇:《《一堂有趣的作文课——鸡蛋浮起来了》教学设计》

《一堂有趣的作文课——鸡蛋浮起来了》教学设计

【摘要】利用在课堂上展示实验,有条不紊地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叙述,让学生走出作文中“无米之炊”的困窘。同时,起步作文教学中学生写作缺乏条理的问题已迎刃而解。具体步骤:提问创设情景,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进行“鸡蛋浮起来了”的实验,启发学生仔细观察,勤于思考;引导学生理清思路,为习作做好准备;组织学生口头作文;完成习作。

【关键词】有趣 实验 起步作文

教材教学简析:

农村小学生起步作文存在的问题大致有以下几种:(1)由于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太少,不善于积累习作素材,写作文时有无米之炊的困惑;(2)即便有了习作素材,但习作时眉毛胡子一把抓,主次不分;(3)习作时做不到言之有序;(4)习作时不知道用什么语言来表达。因此,学生说到作文就皱眉头。“作文难”成了小学生习作的拦路虎。作文起步必须从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开始,消除恐“习作”的心理,教师首先要正确解读、归纳《语文课程标准》在三年级的教学目标中对作文提出的要求。仔细阅读课标的要求可总结出:学生的写作表达叫做“习作”,顾名思义,就是学习写作;从兴趣开始培养自信;重视习作中师生、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为大面积地提高质量奠定基础。写作应从眼睛、耳朵开始的,然后借助手中的笔来完成。让学生明白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用文字记下来就是习作。这样,降低门槛,减小了坡度,化难为易,让所有学生看到希望,让他们知道原来写作文就是这么简单。

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和积累,将阅读和写作相结合,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角度出发,贴近学生实际,寻找适合学生的作文途径,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自由表达,乐于表达”的习作理念,重点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使学生从爱写作文到会写作文。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的演示,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让学生习作时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让针浮起来作文}.

2.利用课堂情景的创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合理思考、乐于表达,体会习作的乐趣。

教学重点:让学生有条理地叙述活动的过程。

教学难点:把实验的过程以及观察的现象描写具体。

教学准备:鸡蛋、筷子、杯子、清水、食盐。

第五篇:《科学小实验作文:漂浮的针》

科学小实验作文:漂浮的针

科学小实验的作文:漂浮的针

作者/罗玥

一、发现问题,引出实验原因

1.日常生活小事引出。

2.老师布置的课后练习引出。

3.突发奇想等。

二、解决问题,动手过程

1.按一般的实验顺序来写:开头、经过、结论。{让针浮起来作文}.

2.挑实验最精彩的部分写:最惊险、最有趣、最能吸引人的关键环节。如,开篇宣布实验失败,然后引出一系列失败原因;实验成功,随之而来的值得思考的问题等。

三、得到结论,悟出道理{让针浮起来作文}.

1.写实验结果,积累知识。

2.阐述遇到的困难、疑惑等,收获道理。

◎罗 玥

今天我一做完作业就捧着《科学小实验》这本书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当看到《漂浮的针》这篇文章时,我心想:针是铁制成的,在一个装满水的容器里,针怎么能漂浮在水面上呢?莫非这里面有秘密?好奇心驱使我将这篇文章一口气读完。嘿,还真有意思!这时,我突然萌生了一个想法:亲手试一试。

说干就干,我从妈妈的针线盒里找来针,从厨房的碗柜里找到碗,并找来清洁剂。做好一切准备后,我请弟弟做观众,神秘地对他说我要表演魔术。

实验开始了,我学着老师平常上课时的样子对弟弟说:“今天,我要表演一个魔术,名叫《漂浮的针》,看好了!”见我这阵势,弟弟也很捧场,目不转睛地盯着我的手看,仿佛在监督我别耍花样儿。

首先,我用碗盛满清水,再小心翼翼地把针平放在水面上,和书里说的一样,针浮

在了水面上“我”告诉读者一个道理:动手实践不仅能收获知识,而且能获得快乐„„随后我又摆出魔术师的架势,对弟弟说:“看清楚了,这针是漂浮在水面上的,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我往水里滴了一滴清洁剂,针马上沉了下去。弟弟见了,也闹着要试一试,结果他鲁莽地把针丢进盛满清水的碗里,针马上就沉了下去,一次、两次、三次,都是这样,弟弟耍起赖皮来,硬说是我做了什么他没看见的小动作。无奈,我只好把原理告诉他:“水与空气接触时,因为水分子能形成表面张力,水的表面会形成一层‘水膜’,这层‘水膜’能够承受水面较轻物体的重量,所以放针的时候必须要小心翼翼的。”

“那为什么你一往水里滴清洁剂,针就沉下去了呢?”弟弟挠挠头问我。我接着说:“我们在洗衣服或碗碟时使用的洗衣粉或清洁剂中有一种叫做‘表面活性剂’的物质,它可以降低水的表面张力。所以我一将清洁剂滴入水中,针就沉下去了呀!”这时弟弟才恍然大悟地点了点头。弟弟照着我说的方法试了又试,还说要去给>小伙伴们表演魔术呢!

科学实验可真有趣,既让我收获了知识,又给我带来了快乐!

◆湖南安仁县实验学校100班

一篇《漂浮的针》激起了“我”的探索欲,非常切合实际!

交代实验所需材料,并找弟弟当观众,“神秘魔术”抓住了读者的眼球。

详细描写了“我”做实验的步骤以及实验成功的过程。

将实验原理和盘托出,清晰明了。

《科学小实验作文:漂浮的针》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s://www.wuliandi.com/chuzhong/cszw/239601.html

作文素材网 - 让教育更简单

https://www.wuliandi.com/

新ICP备18000016号-1

Powered By 作文素材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