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 初中生作文 > 初三作文

书中的苦乐600

admin 初三作文 2020-04-23 02:13:18 苦乐学习

篇一:《初三九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作文:初中生活的苦与乐600字》

初三九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作文:初中生活的苦与乐600字 短暂的小学生活在不知不觉中轻轻滑过,在欢笑和叹息交错的鼓乐声中结束。我们迎来了全新的初中生活。也许初中三年的时光会似七个音符,看似平淡,可无论怎样排列都是一曲不凡的歌;也许会像夏天炙热的阳光,看似无色,却是由赤橙黄绿青蓝紫七色光组成;也许这三年的生活有苦有乐,有酸有甜。 虽然我进入初中生活才短短两礼拜,可我却体验到了无数的乐。平日同学间的一个玩笑,一声祝福,一片贺卡,一张字条,无不给初中生活带来无限乐趣。同学当中更是乐趣无穷。平日里老师的表扬便能使我半大的孩子高兴半天,更不用说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了,当然这样的事不是天天都有。可解出一道难题,让各种“公式都听话一回,让26个字母都十分驯服地从嘴里迸出,不也是让人十分高兴地事吗?

老妈说,我是最快乐的中学生了。但就像夏日里的阳光有时会被大雨代替,天空有时会出现乌云一样,初中生活也会有苦也会有沉闷。

进入初一,作业像乌云般滚滚而来,学习任务之繁重,压力大师可想而知的。各种各样的作业如三月的毛毛细雨下个不停,让我尝够了苦的滋味。面对五花八门的习题,冥思苦想后仍不得其解,考试卷上几叉,比繁重的作业更让人苦恼,从早晨被大音量的闹钟吵醒,

飞快地奔向学校,到上完八、九节课回寝室……这样的生活应该说是很苦的。

初中生活哦是苦与乐交织成的大网,家长的希望,老师的期待,同学的友情,就是织网的梭子,我将穿过这闪光的网去为未来而努力!苦和乐是一对双胞胎,会时时相伴而行。但是只要心中有欢乐,生活总是多彩的。

篇二:《读书苦乐》

18

读书苦乐

杨绛

读书钻研学问,当然得下苦功。为应考试、为写论文、为求学位,大概都得苦读。陶渊明好读书。如果他生于当今之世,要去考大学,或考研究院,或考什么“托福”,难免会有些困难吧?我只愁他《政治经济学》不能及格呢,这还不是因为他“不求甚解”。

我曾挨过几下“棍子”,说我读书“追求精神享受”。我当时只好低头认罪。我也承认自己确实不

是苦读。不过,“乐在其中”并不等于追求享受。这话可为知者言,不足为外人道也。 ....

我觉得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要参见钦佩的老师或拜谒有名的学者,不必事前

打招呼求见,也不怕搅扰主人。翻开书面就闯进大门,翻过几页就登堂入室;而且可以经常去,时刻去,如果不得要领,还可以不辞而别,或者另找高明,和他对质。不问我们要拜见的主人住在国内国外,不问他属于现代古代,不问他什么专业,不问他讲正经大道理或聊天说笑,都可以挨近前去听个足够。我们可以恭恭敬敬旁听孔门弟子追述夫子遗言,也不妨淘气地笑问“言必称亦日仁义而已矣的孟夫子”,他如果生在我们同一个时代,会不会是一位马列主义老先生呀?我们可以在苏格拉底临刑前守在他身边,听他一位朋友谈话;也可以对斯多葛派伊匹克悌忒斯的《金玉良言》思考怀疑;我们可以倾听前朝列代的遗闻逸事,也可以领教当代最奥妙的创新理论或有意惊人的故作高论。反正话不投机或言不入耳,不妨抽身退场,甚至推上大门——就是说,合上书面——谁也不会嗔怪。这是书以外的世界里难得的自由!

壶公悬挂的一把壶里,别有天地日月。每一本书——不论小说、戏剧、传记、日记,以至散文

诗词,都别有天地,别有日月星辰,而且还有生存其间的人物。我们很不必巴巴地赶赴某地,花钱买门票去看些仿造的赝品或“栩栩如生”的替身,只要翻开一页书,走入真境,遇见真人,就可以亲亲切切地观赏一番。{书中的苦乐600}.

说什么“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我们连脚底下地球的那一面都看得见,而且顷刻可到。尽

管古人把书说成“浩如烟海”,书的世界却真正的“天涯若比邻”,这话绝不是唯心的比拟。世界再大也没有阻隔。佛说“三千大千世界”,可算大极了。书的境地呢,“现在界”还加上“过去界”,也带上“未来界”,实在是包罗万象,贯通三界。而我们却可以足不出户,在这里随意阅历,随时拜师求教。谁说读书人目光短浅,不通人情,不关心世事呢!这里可得到丰富的经历,可认识各时各地、多种多样的人。经常在书里“串门儿”,至少也可以脱去几分愚昧,多长几个心眼吧?我们看到道貌岸然、满口豪言壮语的大人先生,不必气馁胆怯,因为他们本人家里尽管没开放门户,没让人闯入,他们的亲友家我们总到过,自会认识他们虚架子后面的真嘴脸。一次我乘汽车驰过巴黎塞纳河上宏伟的大桥,我看到了栖息在大桥底下那群捡垃圾为生、盖报纸取暖的穷苦人。不是我眼睛能拐弯儿。只因为我曾到那个地带去串过门儿啊。

可惜我们“串门”时“隐”而犹存的“身”,毕竟只是凡胎俗骨。我们没有如来佛的慧眼,把人世间几千年积累的智慧一览无余,只好时刻记住庄子“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的名言。我们只是朝生暮死的虫豸,钻入书中世界,这边爬爬,那边停停,有时遇到心仪的人,听到惬意的话,或者对心

上悬挂的问题偶有所得,就好比开了心窍,乐以妄言。这个“乐”和“追求享受”该不是一回事吧?

(转引自《读者》2006年第8期)

1.第二段说:“不过,“这话可为知者言,不足为外人道也。”其中“知者”“外人”在文中....

分别指怎样的人?请根据语境推断作答。(4分)

答:

2.阅读第三段,回答下列问题。(8分)

(1)结尾句说:“这是书以外的世界里难得的自由!”中的“难得的自由”指哪些方面的自由?请分类概括作答。

(2)这一段主要运用哪些修辞方法?这样些有什么好处?试作简要分析。

答:

3.如果把读书分为功利性和非功利性两种情形的话,你认为本文所谈的阅读偏重于哪种情形?这种情形的阅读能使阅读者有着怎样的收获?请简要回答。(4分)

答:

4.文章结尾段说:“我们没有如来佛的慧眼,把人世间几千年积累的智慧一览无余,只好时刻记住庄子“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的名言。”请你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答:

1.“知者”指喜爱读书并能从中感悟乐趣的人,“外人”指不喜爱读书或不能从中感悟乐趣的人。

2.(1)访问时来去自由,访问对象随意,访问时间自便,访问话题自选,访问态度随意。

(2)比喻、对比。把道理说得具体通俗,生动形象;把观点彰显得鲜明突出。

3.本文所谈的阅读偏重于非功利性,此种阅读能使阅读者丰富阅历,脱去一些愚昧,增长心智,强化理解生活的信心。

4.表达作者因种种客观原因而不能更多阅读的遗憾,反显作者对这种“乐在其中”式的阅读的钟情。

篇三:《新材料作文 苦乐之境例文 : 学习的苦乐之境》

新材料作文 苦乐之境例文 : 学习的苦乐之境 高一作文训练{书中的苦乐600}.{书中的苦乐600}.

人生是一个苦乐交织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很艰辛的,也是甜蜜的,需要我们慢慢去体味其中的意蕴,学习以如此,也有许多苦与乐,你是怎样看待的?请以“学习的苦乐之境”为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议论文。

学习的苦乐之境

457 王超

诗人浪费罗曾经说过:“你的命运一如他人,每个生命都会下雨。”生活其实就是这样,痛苦并快乐着。学习未曾不是如此呢?

学习之乐在于苦之后,而苦在其中。

翻开尘封的记忆,让岁月的长河流淌,古人学习的身影依稀可见。

苏秦、张义的故事久久流传。苏秦的锥刺股的情景还不时地浮现在眼前,那苦苦的追寻,只是为了后来的荣华富贵。读书苦尽甘来,他身挎六国相印,声名显赫,期间的苦乐谁人知晓,只有历史没有风干我们的记忆。

岁月的长河流淌着,我看到了宋濂的身影:穷东烈风,大雪深数千尺,他奔走在上路上,顶风冒雪,何其辛苦。寒冬腊月,砚台都冻住了,但他硬是抄录书籍,不敢稍逾越,因是人多以书假借与他,他因此便得以遍观全书。宋濂是在如此艰难的环境里读书学习,终成为一代大家。他没有羡慕别人衣食住行,而是努力读书,尽享读书的乐趣。就像他自己说的一样,”以为口体之不如人也”

学习上,学习是一件很苦的事情。当我们胸中怀着天下苍生社稷的时候,那这一点苦又算得了什么么呢?所以宋廉不以为“口体之俸不如人也。略无羡慕之意”。前面的道路无论遇到怎样的艰难险阻,都不会惧怕。要知道,困难对他来说,一切都会让路的。在学习的过程中,他自有快乐。

当一个人将学习之事情作为大事业情去做,那学习期间所受的苦对他而言就不算什么了,取而代之的是成功后而得到的快乐。众所周知的孔子,一生周游列国,备尝艰辛,以至于最后被困在陈菜,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感到苦窘,他人仍然学习,求学于苌弘、师襄、老聃。他那种谦虚纳学的态度,让人敬佩,所以他成了一代圣人。就像他在《论语》中告诉我们的那样:“知之者不如好指着,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人只要有兴趣把某事情做好,就会感到很快乐,即使是苦的,也会认为是甜点。孔子学习的是一种愉快的学习,是一种境界,一种苦乐结合的人生境界。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这是学习的境界,读书的艰辛不亚于走路的艰辛,但是只要我们感觉到身心的快乐,那么读书就是一种境界,登山也是一种境界,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满腹的忧怨都会化作过眼的烟云,随风而去,期间的名山大川,期间的精神享受,是我们追求的最高境界。

学习的苦乐之境,需要我们去把握!踏上青春之旅,学习如一朵盛开的鲜花,不时的让我感到芳香四溢,沁人心脾。

点评:文章能够从古代谈及苦乐的理解,能把苦乐之境基本谈清楚。但是苦乐之境的的最关键处还必须谈到自己学习的苦乐感受。所以需要在后文上下工夫,让文章有现实性,针对性。

学习的苦乐之境

457

拜军泽

闻鸡起舞朝又学,囊萤夜雪夜续早。

书山有路苦是境,学海无涯乐陶陶。

慢慢三千求学路,多少学子多少泪。

敢问桂冠何人摘,独占鳌头能者晓。

学无止境。老子说:“吾生有涯,而知无涯。”学习是一个永恒的过程。自古至今有多少人为之苦读,穷尽一生;有多少人为之陶醉?享尽了书中的美味。又有多少人为之湮灭?有多少人为之耀眼?寻根究源,我们终于明白:学习的境界不一样,那么他们的苦乐观就不一样。学习是一种苦乐交织的境界。

学习实际上是一个过程。一个人从无知到有知的过程。是一个奉献和索取的过程。学习的这片田地里,需要我们不断的播种,不断的耕耘,不断的收获。期间我们要经历播种的艰辛,梨耧耙耱,忍受种种身心的痛苦。经过一年的艰辛奋斗之后,我们获得了收获的甜蜜。我们回忆痛苦的劳动,我们享受收获的喜悦,陶醉在丰收的喜悦中。

学习是一种态度。是一种对待挫折的看法,是一种对待成功的态度。学习过程的成功与否,是对我们的心态的最好的考验。在碰到困难的时候,遇到挫折的时候,心烦意乱的时候,我们不应该烦躁,应该心平气和地对待,以一颗常人之心对待眼前的一切。以平和的心态对待眼前的一切,只有这样才能在学习中自由驰骋,而不至于处处碰壁。在知识的原野上自由散步,漫步花丛之间,去嗅那芬芳四溢的花香,去品那况味的悠闲,去看那金戈铁马的历史画面,去听那波涛汹涌的黄河,去看那泰山上的奇观,去听那山泉的潺潺流水,去听那山间清脆的鸟鸣,去观那一望无际的大海,去苏武的北海畅想那牧羊曲,去文天祥的《指南录后续》倾听文状元的心灵呐喊,这个灵魂的号角吹响了大江南北。我看到了塞北草原上昭君的一行行脚印,我也看到了成吉思汗的威猛,扬我华夏儿女的志气。我更听到了“北国风光,千里冰封”的主席的声音,我也听到了朴实如花的话语:我是人民的儿子,是人民养育了我。那“小平,你好”的话语,震开了坚冰的中国。中国的春天在这位伟人的巨手指挥下,稳稳的慢慢走进世界强者之林。艰辛的学习过程,让我们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感悟了中华儿女的精神。我们感到愉悦。

学习是一种境界。王国维的人生学习者三个境界,我们度过了“昨夜西风凋碧树”的痛苦,我们也经历了“衣带渐宽终不悔”的苦楚,当我们苦苦奋斗,走进“众里寻她千百度”时候,我们就会站的高,看得远,我们就会享受到别人无法享受到的快乐,我们在‘那灯火阑珊处“,尽情地享受成功者的快乐。这个时候,我们的天大了,我们的地阔了,我们的心情开朗了,我们的事业成功了。我们获得了一种无法比拟的境界,那种超然物外,把酒临风,宠辱不惊,春风得意的快乐,是无欲言比的。我们获得快乐,是一种永久性的快乐,是一种天然的笑,发自肺腑的笑。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求学的道路虽然漫长,需要我们去不断的探索,会不断的出现新问题,遇到挫折失败,我们需要的是乐观的心态,快乐的心境去学习,乐在其中。我想;只要有毛泽东的“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漫步从头越”的精神,那我们。就会无往而不胜。

点评:文章谈到学习的苦乐,自己的读书感受,这是优点。但是文章缺乏文化底蕴,不能做到大开大合,给人一种不大器感觉。

篇四:《读书苦乐》

龙源期刊网 .cn{书中的苦乐600}.

读书苦乐

作者:杨绛

来源:《语文世界(初中版)》2013年第04期

读书钻研学问,当然得下苦功夫。为应考试、为写论文、为求学位,大概都得苦读。陶渊明好读书,如果他生于当今之世,要去考大学,或考研究院,或考什么“托福”,难免会有些困难吧?我只愁他政治经济学不能及格呢,这还不是因为他“不求甚解”。

我曾挨过几下“棍子”,说我读书“追求精神享受”。我当时只好低头认罪。我也承认自己确实不是苦读。不过,“乐在其中”不等于追求享受。这话可为知者言,不足为外人道也。

我觉得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要参见钦佩的老师或拜谒有名的学者,不必事前打招呼求见,也不怕搅扰主人。翻开书面就闯进大门,翻过几页就升堂入室;而且可以经常去,时刻去,如果不得要领,还可以不辞而别,或者干脆另找高明,和他对质。不问我们要拜见的主人住在国内国外,不问他属于现代古代,不问他什么专业,不问他讲正经大道理或是聊天说笑,都可以挨近前去听个足够。我们可以恭恭敬敬旁听孔门弟子追述夫子的遗言,也不妨淘气地笑问“言必称„亦曰仁义而已矣‟的孟夫子”,他如果生在和我们同一个时代,会不会又是一位马列主义老先生呀?我们可以在苏格拉底临刑前守在他身边,听他和一位朋友谈话;也可以对斯多葛派伊匹克悌忒斯(Epictetus)的《金玉良言》产生怀疑。我们可以倾听前朝列代的种种遗闻逸事,也可以领教当代最奥妙的创新理论或有意惊人的故作高论。反正只要话不投机或言不入耳,不妨及早抽身退场,甚至砰一下推上大门——就是说,啪地合上书面——谁也不会嗔怪。这是书以外的世界里难得的自由!{书中的苦乐600}.

壶公悬挂的一把壶里,别有天地日月。每本书——不论小说、戏剧、传记、游记、日记,以至散文诗词,都别有天地,别有日月星辰,而且还有生存其间的多个人物。我们很不必巴巴地赶赴某地,花钱买门票去看些仿造的赝品或“栩栩如生”的替身,只要翻开一页书,走入真境,遇见真人,就可以亲亲切切地观赏一番,别说些什么“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我们连脚底下地球的那一面都看得见,而且顷刻可到。尽管古人把书说成“浩如烟海”,但书的世界却是真正的“天涯若比邻”,这话绝不是唯心的比拟。世界再大也没有阻隔。佛说“三千大千世界”,可算大极了。书的境地呢,“现在界”还加上“过去界”,也带上“未来界”,实在可以算是包罗万象,贯通三界。而我们却可以足不出户,在这里随意阅历,随时拜师求教。是谁说读书人目光短浅,不通人情,不关心世事呢!这里可得到丰富的经历,可认识各时各地、各种各样的人。经常在书里“串门儿”,至少也可以脱去几分愚昧,多长几个心眼儿吧?我们看到道貌岸然、满口豪言壮语的大人先生,不必气馁胆怯,因为他们本人家里尽管没开放门户,没让人闯入,他们的亲友家我们总到过,自会认识他们虚架子后面的真嘴脸。一次,我乘汽车驰过巴黎塞纳河上宏伟的大桥,看到了栖息在大桥底下那群捡垃圾为生、盖报纸取暖的穷苦人。不是我的眼睛还能拐弯儿,只因为我曾到那个地带去串过门儿啊。可惜我们“串门”时“隐”而犹存“身”,毕竟只是凡胎俗骨。我们没有如来的慧眼,把人世间几千年积累的智慧一览无余,只好时刻记住庄子“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的名言。我们只是朝生暮死的虫豸(还不是孙大圣毫毛变

篇五:《读书苦乐》

读书苦乐

作者:杨绛

来源:《新高考·高一语文》2012年第06期

读书钻研学问,当然得下苦功夫。为应考试、为写论文、为求学位,大概都得苦读。陶渊明好读书。如果他生于当今之世,要去考大学,或考研究院,或考什么“托福儿”,难免会有些困难吧?我只愁他政治经济学不能及格呢,这还不是因为他“不求甚解”。我曾挨过几下“棍子”,说我读书“追求精神享受”。我当时只好低头认罪。我也承认自己确实不是苦读。不过,“乐在其中”并不等于追求享受。这话可为知者言,不足为外人道也。

我觉得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要参见钦佩的老师或拜谒有名的学者,不必事前打招呼求见,也不怕搅扰主人。翻开书面就闯进大门,翻过几页就升堂入室;而且可以经常去,时刻去,如果不得要领,还可以不辞而别,或者另找高明,和他对质。不问我们要拜见的主人住在国内国外,不问他属于现代古代,不问他什么专业,不问他讲正经大道理或聊天说笑,都可以挨近前去听个足够。我们可以恭恭敬敬旁听孔门弟子追述夫子遗言,也不妨淘气地笑问“言必称„亦曰仁义而已矣‟的孟夫子”,他如果生在我们同一个时代,会不会是一位马列主义老先生呀?我们可以在苏格拉底临刑前守在他身边,听他和一位朋友谈话;也可以对斯多葛派伊匹克悌忒斯(Epictetus)的《金玉良言》思考怀疑。我们可以倾听前朝列代的遗闻逸事,也可以领教当代最奥妙的创新论或有意惊人的故作高论。反正话不投机或言不入耳,不妨抽身退场,甚至砰一下推上大门——就是说,拍地合书面——谁也不会嗔怪。这是书以外的世界里难得的自由!

壶公悬挂的一把壶里,别有天地日月。每一本书——不论小说、戏剧、传记、游记、日记,以至散文诗词,都别有天地,别有日月星辰,而且还有生存其间的人物。我们很不必巴巴地赶赴某地,花钱买门票去看些仿造的赝品或“栩栩如生”的替身,只要翻开一页书,走入真境,遇见真人,就可以亲亲切切地观赏一番。说什么“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我们连脚底下地球的那一面都看得见,而且顷刻可到。尽管古人把书说成“浩如烟海”,书的世界却真正的“天涯若比邻”,这话绝不是唯心的比拟。世界再大也没有阻隔。佛说“三千大千世界”,可算大极了。书的境地呢,“现在界”还加上“过去谨”,也带上“未来界”,实在是包罗万象,贯通三界。而我们却可以足不出户,在这里随意阅历,随时拜师求教。谁说读书人目光短浅,不通人情,不关心世事呢!这里可得到丰富的经历,可认识各时各地、多种多样的人。

经常在书里“串门儿”,至少也可以脱去几分愚昧,多长几个心眼儿吧?我们看到道貌岸然、满口豪言壮语的大人先生,不必气馁胆怯,因为他们本人家里尽管没开放门户,没让人闯入,他们的亲友家我们总到过,自会认识他们虚架子后面的真嘴脸。一次我乘汽车驰过巴黎塞纳河上宏伟的大桥,我看到了栖息在大桥底下那群拣垃圾为生、盖报纸取暖的穷苦人。不是我眼睛能拐弯儿,只因为我曾到那个地带去串过门儿啊。可惜我们“串门”时“隐”而犹存的“身”,毕竟只是凡胎俗骨。我们没有如来佛的慧眼,把人世间几千年积累的智慧一览无余,只好时刻记住庄子“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的名言。我们只是朝生暮死的虫豸(还不是孙大圣毫毛变成的

虫儿),钻入书中世界,这边爬爬,那边停停,有时遇到心仪的人,听到惬意的话,或者对心上悬挂的问题偶有所得,就好比开了心窍,乐以忘言。这个“乐”和“追求享受”该不是一回事吧?

(选自散文集《杂忆与杂写》)

心灵物语

篇六:《谈读书的苦乐之境》{书中的苦乐600}.

谈读书的苦乐之境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s://www.wuliandi.com/chuzhong/cszw/238969.html

作文素材网 - 让教育更简单

https://www.wuliandi.com/

新ICP备18000016号-1

Powered By 作文素材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