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 初中生作文 > 初三作文

作文路上芳草

admin 初三作文 2020-04-23 02:12:18 作文芳草

篇一:《作文《感谢芳草》》

初三四班

袁俊豪

感谢芳草

阳光明媚,温暖的春风徐徐飘过,当你在这么晴好的天气去郊外玩耍,当你目不暇接地欣赏这郊外独有的一片绿色,当你放松身心静躺在草地上仰望蓝天,你是否想过:要是没有这一株又一株甘当足下物的芳草,你能否像这一样轻松和愉快?若是没有这些不被人们所注意的小草,郊外就称不上郊外了。

很小就学习过这样一首诗:“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确,小草的生命很短暂,却又很长久。每年冬天,它们在寂寞的几月中枯去,不过这只是为了来年长得更好而暂时地隐退。不久,春风又吹响了号角,它们开始一齐从土地里钻出身来,小草又再一次随处可见。

感谢芳草,你化身为装饰品,用尽自己的一生来装点世界,将世界打扮成一片令人心情舒畅的绿色。你把自己献给了大地,却把舒适和安逸献给了我们;感谢芳草,你化身为食物,让植食动物们每天吃饱,使它们精力充足,;你化身为住宿,让小动物们有一个藏身之地,有一个温暖的窝。

我爱芳草,你虽不像冬虫夏草一样娇贵,却发挥着比它们还重要的作用。你只是默默无闻地不断奉献着自己,讲自己表现地淋漓尽致。 我爱芳草,你虽不像荷花一样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但你也不会像玫瑰一样无时不刻地炫耀自己,想让自己鹤立鸡群。你只是在鲜为人知时力求完美,做最好的自己,尽管不会有人对你刮目相看,{作文路上芳草}.

但你依旧如此。

感谢你,芳草!你是大自然补课缺少的重要的一部分!

篇二:《生活之水浇灌作文芳草》{作文路上芳草}.

生活之水浇灌作文芳草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陶行知认为写作文“应该去寻到它的源头,有了源头才会不断地涌出真实的水来。”那么源头在哪呢?源头就是我们充实的生活。因而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就应从“生活”入手,采用多种方式和手段,努力实践“以学生为主体,以生活为写作源泉”的教育,让学生发现生活,走入生活,感悟生活,让学生切感受到“生活处处是作文”。

一、走进生活发现生活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息。”学生作文难的直接原因是“无话可写”。不是学生没有生活,而是学生没有真正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作文教学首先要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发现生活。让学生学会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鼻子去闻、用手中的笔去记。

1、看生活

用眼睛看生活就是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会从远到近、从部分到整体观察事物;会发现事物的相同与不同,会事事留心,会时时注意。当学生把观察看成为一种习惯,孩子的作文就有了生活的素材。孩子的作文就有了春天的暖和,夏日的炎热,秋天的凉爽,冬天的寒冷;白云悠悠飘荡,鲜花吐蕊开放,草儿扭腰跳舞,风儿来回拂动;清晨喷薄的晨雾,傍晚如雪的残阳,晚上皎洁的月光„„作文也会因生活的纷繁而更加精彩。

篇三:《清明芳草绿(450字)作文》

精选作文:清明芳草绿(450字)作文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又到了一年清明节。 春天如期而至,清明节也到来了,每当到这一天,人们都会有踏青的习俗。 今年的清明节阳光明媚,与诗中的描写不大一样。我们开着车,来到中华月季园。一下车,就被他那宏伟气势所震撼。门柱上刻画着细致的花纹。那花纹磅礴而细腻,令人望而生畏。 进门往前走,就到了鲤鱼湖。里面的鲤鱼有许多色彩:有火热的红,还有优雅的黑,更有红白相间的。许多鱼在一起,变成一片红色。碧绿的湖水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好像天上的星星。 我们走过惊险刺激的石路,走到月季园的另一侧。我们到了月季仙子雕塑前。月季仙子托着一个篮子,穿着飘逸的裙子,仿佛要飞起来一样。雕塑的刻画无不展现着月季的魅力。在她前面,我好像闻到了阵阵芬芳。 我们继续走着,美丽的风光吸引着我。现在的月季花还没开放,工作人员在忙着整理土地。许多游人在拍照留念。每个人都那么投入&& 清明节,不光可以祭奠亲人与烈士,还可以踏青。芳草青青,花儿朵朵,一切都充满着春的气息。清明不只是充满着哀愁,还有快乐。清明芳草绿。初一:武雅晶

篇一:清明节作文

“又是一年芳草绿”,中国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清明节到了。我们中国人都会回老家扫墓、祭拜和踏青。

今天我起得很早,因为我要去乡下给爷爷上坟。我们先到街上买了些小纸作就上山了,都说清明时节雨纷纷,今年的清明节可不一样哦,阳光明媚的,大老远就能看见山上的祖坟,我们先到了爷爷的坟上,按照我们这里的风俗,先要除掉坟墓旁边的杂草,然后再进行祭祖仪式,由于今年政府规定不能在山上点香烧纸,以免引起火灾,所以我们只是象征性的在坟上压了些纸钱,在坟墓旁边围上了我们亲手采摘的映山红。

扫完墓,我们往回走,这时心里的沉重没有了,一路上我们说说笑笑,欣赏着春天的景色,柔嫩细长的柳条随风飘动,像小女孩的头发在风中飘舞,我们摘下柳条编成帽子戴在头上,春天真美!

篇二:清明节扫墓作文

“又是一年芳草绿”,中国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清明节到了。我们中国人都会回老家扫墓、祭拜和踏青。

我们每年都去祭拜祖宗,今年也不例外。清晨,天空阴沉沉的,我们全家人开着车前往老家那林扫墓,路上我们心情沉重,到了那林,我们直奔太爷爷和太奶奶的坟墓前。

因为这几天下过雨,所以山路很滑,一不留神就会摔跤。我小心着紧跟爸爸和爷爷身旁,生怕一不小心就摔跤。山上景色真是美,到处都是小花野草,空气特别清新。

来到坟墓前,爷爷点燃蜡烛和香。我们排着队伍准备磕头,爸爸和爷爷双手合十,嘴里还默默地说着一些祝福的话。我心里描绘着太爷爷和太奶奶慈祥的面容,我双手合十,希望他们保佑我们全家平安幸福,保佑我将来考上一个理想的大学。

扫完墓,我们往回走,这时心里的沉重没有了,一路上我们说说笑笑,欣赏着春天的景色,柔嫩细长的枝条随风飘{作文路上芳草}.

动,像小女孩的头发在风中飘舞,春天真美!

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已经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了,这个节日是对祖宗们的一种尊敬与怀念,现在也成为了亲人团聚的节日,希望能世代相传。

篇三:年年芳草绿 岁岁柳色新{作文路上芳草}.{作文路上芳草}.

年年芳草绿 岁岁柳色新

作者:李阳海 来源:《课外语文》2014年

感、观点及其独到的感悟。2012年吉林省的作文题《歉疚》,关注的就是考生的情感世界,要求考生说真话,抒真情。例如一位考生写了因不知道父母的生日而感到深深的歉疚。通篇文章显示出一种朴实的气息,不做作,不奢华,有的就是考生真情实感的流露。每一句话都朴实无华,真诚地表达了“我”的歉疚之情。再如2012年河南省命题作文试题《同在一个屋檐{作文路上芳草}.

下》,一位考生选取了“母爱如水”、“父爱如山”两个生活片段来表现作者独特的对爱的体验,其中既有作者成长历程的真情感受,又有普天之下父母的爱,质朴之情溢于言表。类似的题目很多,如2013年湖南省邵阳市的《这句话,我要说给 听》,四川省成都市 的《再也没有》;2012年上海市的《心里美滋滋的》,河北省的《我与 亲密接触》,等等,都属于此类命题。

三、注重学生走进生活,感悟生活的真谛。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观察生活、熟悉生活、感悟生活也是命题者的方向之一。说得具体一些,此类命题的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在生活的源泉里寻找写作的材料,引导学生将作文的思维灵感扩展到人生、社会、自然的真实体验之中,使考生在生活中受到启发和教育,感悟到生活的真谛。

例如,2013年浙江省温州市的作文题《原来我没懂》,试题关注的是学生的情感、学生的精神世界以及对生活的真知灼见。2013年湖南省常德市的文题《那个酸酸甜甜的暑假》,很明显,文题在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品味生活,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来。2013年重庆市

(a)卷《微笑的味道》,文题在引导考生对“微笑”真谛的理解与感悟,深刻感受“微笑”的魅力。2013年安徽省作文题《那段 的日子》,2012年天津市中考作文试题《以微笑 》,就是引导考生走进生活、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的哲理。一位考生写了几次不怕失败,最后取得成功的例子,文章最后画龙点睛,写出了自己对微笑的感悟:以微笑面对失败,失败不只是一种教训,更是一种财富。真正有成就的人,善于从失败中学习。当你懂得运用失败的力量时,就可以拥有成功的人生。再如2012年山西省的作文题《 的魅力》,一位考生写了一个老人弯腰捡别人扔在马路上的塑料袋的故事,文章的结尾有几句议论,表达出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弯腰让我看到了平凡人身上不平凡的闪光点,看到他们灵魂的伟大。在我心中,他们才是最有魅力的人,他们才是最值得人们尊重的人。还如2012年山东省济南市作文题目《咀嚼生活的真味》,一位考生写自己成长中的“酸”“甜”“苦”“辣”的不同滋味,每一种滋味都是生活的给予,要对生活充满感激之心。很欣慰作者能在品味生活滋味中懂得了生活,不断成长。还如2013年重庆市(b卷)的《阅读真好》,福建省福州市的《兴趣,是一种甜蜜的牵引》,山东省德

州市的《窗外有蓝天》;2012年安徽省的《 在其中》、辽宁省朝阳市的《我的引路人》、甘肃省白银市的《心灵深处的歌》、浙江省宁波市的《你是我的一本书》等。

四、注重交流倾诉,反映学生的多维心理。

一起交流,共同分享,这是人类特有的本性。交流,可以使我们相互了解;交流,可以使我们相互体谅;交流,可以使我们彼此信任;交流,可以使我们消除隔阂„„交流、对话,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是人们交往、生活的需要。学会交流、倾诉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以后

命题的重要方向。从平时的作文训练来看,交流、倾诉类的题目最受同学们的欢迎,所以写出的文章最能反映学生真实的内心世界。

例如,2013年安徽省作文题《那段 的日子》,提示语中有“温暖”“自由”“孤单”“烦心”等词语,供考生自己选择,试题的倾向性也非常明显,主要是引导考生自由交流倾诉,反映出他们的多维心理。2012年山东省日照市的作文题目《昂起头来真美》,一位考生写了自己以前做事不自信,最后到自信的心理历程,这种心灵的倾诉和交流,对同龄人的成长很有指导作用。再如2012年山东省德州市的作文题是情境作文,一位考生写了小州和小豪聊天的故事,通过聊天说明了做人要坚守承诺,不然会失去朋友的道理。

类似的命题,还如2013年山东省泰安市的《朋友》,四川省广安市的《反省》,江苏省宿迁市的《掌声又响起来了》。此外,前两年安徽省芜湖市的《心中有话对你说》,江苏省徐州市的《因你而快乐》,山东省济南市的《几分在心头》,山东省青岛市的《 让我久久不能忘怀》,浙江省湖州市的《总想告诉你》,山东省烟台市的《总想为你唱支歌》, 哈尔滨市的《偶尔停一下,真好》,山东省临沂市的《不该丢弃的 》,山东省潍坊市的《共享 》,浙江省舟山市的《少年不知愁滋味》,江苏省南通市的《让我轻轻地告诉你》也是此类试题的典型代表。试题侧重于以主动交流、倾诉的心态,敞开胸怀,一吐真言。“走进内心,倾吐真言”这一命题导向,是与新课标完全接轨的。考生都会有真话可说,有真情可抒,容易写出情真意切的文章来。为考生的“倾诉交流”搭建了一个平台。

五、注重品德修养,完美健全人格。

关爱他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道德和修养的体现,也是当代公民应当具备的素质之一。关爱之心是一种品德,也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态度。关爱在我们的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正因为有了爱,人间才处处充满光明和温暖„„

例如2013年浙江省杭州市的《懂得分享》,试题的教育性非常明显,题旨是关注中学生的成长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养成。2012年贵州省遵义市的作文题目《孝敬》,一位考生以牵挂为线索,记叙牵挂奶奶辗转三个学校的故事,表现出中华民族的美德。再如2012年四川省内江市的作文题《帮助》就是一个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好题目。一个考生写了一位张妈妈关爱、帮助众多脑瘫孩子的动人故事,阐释了帮助就是将爱传承下去的深刻主题。还如2011年重庆市文题(二)《善良的魅力》,这个题目的指向也很明显:引导考生树立怜悯、宽容大度之心,因为善良不是一门学问,而是一种行为,是品德修养的体现,是完美人格的体现。心怀善良的人,总是医治人们心灵的创伤。类似的还有近一两年山东省莱西市的“关爱”话题,这个话题旨在引

导考生去发现生活中关爱的存在、关爱的力量、关爱的影响,借助实实在在的爱,表达自己对关爱的理解。湖北省孝感市的《比金子还贵重的是》、河南省娄底市的《回报》、贵州省铜仁市的《让世界充满爱》等都体现了加强中学生品德修养这一命题思路。

篇四:关于爷爷的作文:清明的思念

关于爷爷的作文:清明的思念

摘要: 随着人流,我来到了爷爷眼的墓前。原来慈祥的老人,如今已长眠在冷冰冰的石板内,我的眼睛一下子模糊了,脑海中如电影般不断切换着爷爷的画面。把我的思绪拉到了几年前??

“又是一年春来到,又是一季芳草绿。”按照往常的惯例清明前的周末我和父母,轻骑们有起,前往郊区公墓凭吊爷爷。

路上,我无暇顾及窗外迅速倒退的风景,眼前总是浮现出爷爷慈祥和蔼的身影,“到了。”母亲把我从思念中惊醒。 随着人流,我来到了爷爷眼的墓前。原来慈祥的老人,如今已长眠在冷冰冰的石板内,我的眼睛一下子模糊了,脑海中如电影般不断切换着爷爷的画面。把我的思绪拉到了几年前??

四、五的天,如小孩子的脸喜怒无常,没有一点征兆。我正在培训班上课,忽然下起雨来,起初很小,后来却变得很大。教室里一阵骚动。老师把讲台拍的啪啪知响,教室里才逐渐安静下来。我的心却开始忐忑不安起来。下课了,望着“哗啦啦”的雨幕,我变得无助。只有期望有奇迹发生。等了许久,盼望的奇迹依然没有出现。我灰心了。也就在这时,一个并不高大,却很熟悉的身影缓缓进入了我的视野。“是爷爷!”我差点叫了出来。走近了,终于看清楚了,是爷爷!爷爷正撑着那把“历经风霜”的雨伞,露粗慈祥的笑容。他走到了我身边,用他特有的浑厚说:“等旧了吧,走我们这就回家。说着,用他那宽大的手将我揽进了大伞。那个时候,我脸上流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心力,该你了。给爷爷拜拜。”母亲又一次打断了我的思绪。我望着那里黑色的字上那个头像,拜了三拜,眼眶再一次模糊了。

天堂遥远,但隔不断我对爷爷的思念??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s://www.wuliandi.com/chuzhong/cszw/238761.html

作文素材网 - 让教育更简单

https://www.wuliandi.com/

新ICP备18000016号-1

Powered By 作文素材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