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 初中生作文 > 初三作文

我经历的一次小波折

admin 初三作文 2020-04-23 02:00:18 作文命题

篇一:《我经历的一次小波折》

我经历的一次小波折

生命的车轮向前滚动着,路上布满荆棘,车轮经过一次次的波折后,滚得更稳更成熟了,而给我的印象最深的还是那次波折。

初三下半年,全国举行数学竞赛,学校为了体现公平竞争原则,先在校举行小小的预赛。我自信地报了名。下课课外活动,数学老师宣布参加大赛的名单,每班只有三个名额。数学老师开始公布名单了,我的心异常紧张又异常兴奋,“何倩,郭小明„„”还有一个一定是我,我的心弦绷得更紧了,“王进——”啊,紧绷的弦断了,我简直不敢相信可又不得不承认。我强忍着泪水向他们三位表示祝贺。后来的时间我不知道是怎样过的,放学了,我冲出教室门,钻进无边无际的细雨中。

天色昏暗,雨下得更密。我空着手在雨中漫无目的地走着,讨厌的雨水顺着我的脸颊滴下来,混着泪水流进嘴里,涩涩的。我心里想着,难道是我听错了吗,还是老师眼花读错了我的名字呢?我的数学成绩一直不差,每次作业都是优,可现在是怎么了,难道还有比这更痛苦的事吗?忽然间我觉得周围的人,包括同学都向我投来鄙规目光,我的头再也不敢抬起来,再也没有勇气去看行人。

来到江边旁,江水依旧向东流,我没有兴趣去看江水消失流动,去听江水奏响的乐曲。这时,我想起爸爸在这河边讲给我的一个故事——

一个四五岁的小男孩从小死了爹娘,只得靠乞讨为生,十几岁时就开始打工谋生可是他并没有就此沉沦,而是开始努力学习,谋求更新的生活。功夫不负有心人。那个男孩终于当了一家工厂的会计!爸爸语重心长的话语又在我耳边响起:“人的一生是由挫折组成的,谁也不能逃脱,只是有的人挫折大罢了。但同样需要勇气和恒心。”我抬起头,勇敢地环视周围,向行人投去微笑。心想,这连挫折都算不上的“小波折”就能把我压倒吗?不会的,我要用自己的行动来证明我并不差,虽然这次我未能入选,但是下次我一定会。

雨依旧下着,但变得温柔起来,天空明亮了许多,西方还出现了美丽的彩虹。我心里也轻松了许多,这次小小的波折我怎能忘怀呢?

篇二:《我经历的一次小波折》

我经历的一次小波折

小学一年级的那次经历,让我至今难忘。

那是刚开学不久,老师要我们画张画。

放学铃一响,我就背上书包冲向了家里,我不知疲倦的跑着,树一棵棵的向后倒去。鸟儿喳喳唱个不停。好容易到了家,还没顾得上做作业,就先画上了。翻开美术书,认认真真地找着,眼看半个小时过去了,还是没有什么收获。

我生气地把书一拍,不经意看见了一幅很好的儿童画。

“就它了!”我兴奋地喊了出来。

夕阳的余晖撒了下来,天边的云彩也呈红色。终于任务完成~~

好不容易到了第二天,去学校的路突然变得好长,真想快点到。我兴冲冲进了教室,哈~~~教室成了一个小型画展

我迫不及待的拿出画,刚一拿出它就成了焦点。我心中自然是很高兴,可谁知,它却在那一瞬间被那顽皮的小男孩变成了“两份”……………

看到我辛辛苦苦画了1个多小时的画就这么毁于一旦了,这一刻,什么是“晴天霹雳”什么叫“当头一棒”,我全都知道了。

上课了,我强忍着泪水,看着这“残疾”了的画,什么也无心听了。好不容易过了这漫长的一天。我漫无目的的走着。绿草红花已失去了色彩,黑白的世界只剩我一人走在这伤心地原野…………….

不知何时到了家,母亲的一番教诲让我重整旗鼓,又画了一幅。

从那以后,我便喜欢上了画画。我想,就是因为那张残缺的画儿吧。

每个人都有或多或少的小波折,那就要看你如何去认识,解决和利用它了。

相信自己————能行!

篇三:《复习与测试中考作文指导与训练_1》

复习与测试中考作文指导与训练

(一)命题的几种常见形式

a.全命题。这是一种传统的命题方式。前些年曾有人说命题作文出现了危机,但从近几年中、高考情况来

看,命题作文又显露了生机。特别是中考,命题作文是比较常见的。这是因为与给材料、自拟题目相比,它可

以考查学生审题和选材的能力,这是它突出的优点。在想像能力、表达能力等方面,其考查功能也不逊于给材

料、自拟题目。它唯一的缺点是容易被人猜中。命题人既想用命题的形式又要尽量不被人猜中,就要在一些题

目上有所变化。如写惯了《我的班集体》或《我爱班集体》,就变化为《我和我的班集体》;写惯了《课间》

,来一篇《课后》;写惯了《挫折》《失败》之类的题目,换一个《我经历的一次小波折》,可能就不那么顺

手了。

特别要注意:全命题的特点在于一个“全”字。以《我经历的一次小波折》这个题目为例,中心语是“波

折”,前面加了三个定语:是“小”波折而不是大波折,是“一次”而不是多次,是“我经历”的而不是别人

经历的,也不是“我听说”的。用层层限制增加审题的难度,也可以和某些类似的题目区别开来。

也有一种命题作文不仅是全命题,而且带提示,目的是启迪学生的思路,帮助学生选材,如'94武汉题《生

活给予我的思考》和'94南京题《掌声》都有这样的提示,它们在选材上为考生划定了范围,有的还提出了具体

要求。这是全命题作文的一种新形式,它降低了考试难度,代表了全命题作文的一种新趋势。

b.半命题。如《我多想„„》、《我理解了___》,省略号部分和横线上让考生自己填上恰当的词语;

还有一种半命题提供备选词语,如,94年贵阳题《记一堂___的课》,备选词语有“生动、难忘、印象深刻

、喜欢、有趣、有教育意义”等。这两种方式实际都是帮助考生确立中心和选材,自由度较大,范围较广,使

考生能够随心所欲地抒写自己感受最深的事和情,因为中心和材料是自己选取的,写起来不容易“跑题”。

c.给材料。一种是给材料写议论文;一种是给材料写记叙文——有的是续写,有的是改写,有的既不是续

写,也不是改写,而是让考生根据材料发挥想像,写一篇记叙文;还有一种是给材料写说明文。给材料作文的

材料不同于全命题或半命题作文的“提示”,提示仅是一种启发,并不提供故事情节或某些

具体情况,记叙或

议论都只能以它为引子而不能以它为依据;给材料则不同,或给出故事情节,或给出具体情况(事实、数字、

言论等),它不是记叙或议论的引子,而是记叙或议论的依据——依据它,或展开想像与拓宽意境而记叙,或

纵横发挥与联系实际而议论。

d.给材料+命题+提示。如'94安徽省的材料作文就是这样的:先给了一个关于美国科学家在太空中发射“

太阳帆”,使黑夜变为白昼以及本世纪末太空中将出现50面“太阳帆”的材料,要求根据材料进行设想,假如

本世纪末你居住的地方有一面“太阳帆”,你和周围的人将如何度过那美好而神奇的夜晚。题目是《神奇的夜

晚》。还“提示”道:可以写传统节日的夜晚,可以写周末的夜晚,可以写宁静山村的夜晚„„你也许在天文

台上,在实验室里,在大学校园里,在商贸大厦里,在乡村小道上„„这样将材料、命题和提示结合起来,考

生发挥想像时既有材料做依据,又有“提示”做引子,还有题目作为记叙的范围。如能充分注意这几点,作起

文来就不容易离谱。它既有限制,又有自由,能较好地考查学生的想像能力和表达能力,是命题作文与给材料

作文相结合的产物。

(二)作文三要素

a.内容。包括立意、选材、中心等。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不可分的。立意决定选材,选材要服从中心的需

要;立意需要选材来支撑它,中心需要选材来突出它。没有选材,立意和中心就都是空的。立意是关键,选材

是保证,中心是把握。

“意”就是思想,就是观点;“材料”就是事迹或事例,也包括道理;“中心”就是题目所限定的范围。

例如《记一次升旗活动》('94沈阳题),表达爱国的思想感情是立意,同学们在升旗活动中严肃认真的表现,

以及国旗下充满爱国精神的讲话是选材,中心是“升旗”,不能丢开“升”字而写国旗,否则就脱离中心了。

又如《谈挫折》('94西安题),挫折可以使人“吃一堑,长一智”,少犯错误,这是立意,列举自己的或周围

的人从挫折中奋起的事例以及古今中外名人这方面的典型事例及言论为选材,这些材料都必须是从不同侧面所

选来的“挫折”。列举事例不是目的,目的是通过“谈”即辩证的分析来阐述“吃一堑,长一智”这个观点。

如果所选事迹或事例不是挫折,或虽列举一些受挫折的事迹、事例而不“谈”,都是脱离中

心的表现,也都是

不切题的表现。前者将导致“驴唇不对马嘴”,后者将使文章写成记叙文而不是议论文。

立意应力求深刻,至少要做到正确;材料应力求充实,至少要做到具体,中心应力求突出,至少要做到明

确或基本明确,要切题或基本切题,这就是对内容的基本要求。

b.结构。对结构的基本要求是:严谨,完整,有条理,分段恰当,层次清楚,详略得当。

结构严谨的具体要求是:前有交代,后有照应;句与句、段与段之间衔接紧密,过渡自然,前后一贯,首

尾一致。

完整,就是有头有尾,首尾呼应,没有残缺的句或段。

有条理,就是句与句、段与段的先后顺序安排得当。先说什么,后说什么,要符合逻辑。紧紧围绕中心事

件或中心话题,不旁逸斜出,也不东拉西扯。

分段恰当,标准一般是看一段之内有几个中心:如果有一个中心,则分段恰当;如果有两个以上的中心,

则分段不恰当。有的也可以几个小自然段合起来表达一个中心。

层次,既指段与段之间的层次,也指一段之内句组与句组之间的层次。层次清楚与否要看各段中心和段内

各句组中心是否明确,以及它们的顺序是否合理。

材料处理上详略不得当,将影响结构的匀称。

c.语言。对语言的基本要求是:清楚,通顺。清楚,就是明白,不含胡,不模棱两可,不luō@①唆,

不自相矛盾。通顺,就是句子结构完整,句子成分搭配得当,句与句之间意思连贯,顺畅。

清楚,通顺,是对语言在表达内容上的要求。

除了这个基本要求,还应当讲求朴实无华的语言风格。不矫情,不雕词琢句,不用华丽的词藻包装空洞的

内容;不写空话、假话、套话,只写真话——发自内心,不假雕饰的话。{我经历的一次小波折}.

生动形象也是一种语言风格,它和朴实无华的语言风格并不矛盾。在一篇文章之内,它们完全可以相得益

彰。朴实无华犹如去掉一个人涂在脸上的胭脂粉,生动形象犹如给一个人画像,突出他外貌或气质上的某种特

征。只有去掉涂在脸上的胭脂粉,再现其本来面目,才能更好地突出其特征。生动形象需要

使用多种修辞方法

,使用得好,能使语言锦上添花。尤其要注意使用新鲜、生动的比喻;善用比喻,是一个人有才华的表现。

(三)作文三部曲

a.构思。构思就是打“腹稿”,是行文前运用心思的一种过程。构思的范围包括立意、选材、中心、结构

等。概括地说,就是想一想“写什么”和“怎么写”,如能做到“成竹在胸”,提起笔来便能思如泉涌,直到

尽其所言为止。如果没有这个步骤,想到一点就写,有时会感到写了几句便写不下去了。常见有的考生写了一

段又划掉重来,就是没打“腹稿”的缘故。有的人作起文章来想到哪里写到哪里,写完一看,该写的没写,不

该写的倒写了不少;也有人写完后,竟不知写了些什么。这都是没有“成竹在胸”的结果。“腹稿”的有无和

是否成熟,决定着行文的速度和文章的成败。

打“腹稿”时想到的内容可能较多,灵感也会突然闪现。内容多需要整理,灵感闪现了,必须立即捕捉,

而在打“腹稿”的过程中要及时用简而明的词语把它们记录下来,形成一个简单的提纲。在行文过程中,对提

纲还可以随时调整或加以补充。有一个简单的提纲,“写什么”和“怎么写”就有把握了。

b.行文。行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莫忘点题。题目往往表明一篇文章的中心:或记叙的中心线索、中心人物、中心事件;或说明的中心对

象;或议论的中心论点、中心论题等。作文最怕“跑题”,“跑题”则文不对题。因此,在行文过程中要特别

注意点题,或在开头,或在中间,或在结尾。这等于提醒自己:要紧扣中心。

②要瞻前顾后。前面提到的人、事、物、景,后边应有照应;后边准备写到的人、事、物、景,前边应有

所交代。前后照应,可使结构严密。

③进入角色。犹如演戏,要假戏真做。否则,让人看出假来,将大煞风景,一切宣传效果也将化为零。作

文也是这样。假如续写一段故事,你得把自己当作故事中的人物,以他的喜怒哀乐为自己的喜怒哀乐,如果不

是这样,而是看风景似地站在一旁观望,是无法吸引人,更无法感动人的。

④倾诉肺腑。假戏可以真做,假话却不能当成真话写。作文必须写真话,必须倾诉肺腑之言;真话使人信

,肺腑之言能感动人。吐露真情实感,不自欺欺人,写起来才能顺手,也才能有个性;否则,连自己都不相信

的话怎能写得下去?即使勉强写下去,又怎能鼓舞人、教育人、打动人?而如果不能鼓舞人、教育人、打动人

,一篇文章就等于一张废纸。

⑤一气呵成。灵感来了,思路接通了,要一直写下去,不要在个别词句上耽误时间。灵感稍纵即逝,思路

一旦中断,再接通也要费时间。完全沉入写作意境中去,一气呵成,一吐为快,一篇行云流水似的文章将会从

你手下诞生。

c.修改。考场上作文,写完后剩下的时间就不多了,要作大的修改是不可能的,但一点不修改也是不行的

。写完后至少要看一遍,边看边改——

①改错字。②改病句。③补漏洞,如没有交代清楚的地方要做补充交代,没点题的地方要点题,该议论而

没议论的地方也要补上。④润色。该形容而没有形容,该限制而没有限制,该强调而没有强调的地方都要适当

加以修饰。

(四)作文成功的必由之路

a.要作文,先做人。这是作文的根本。犹如演戏,坏人演不了英雄,思想品德不高尚的人写不出歌颂时代

新风尚的好文章。即使写说明文,也要有认真、求实的思想作风做基础。

用不着这样反驳:难道写坏人、演坏人,自己也要成为坏人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坏人坏事,好人一般

是想不到、也做不出来的,但是好人可以调查研究,可以用无产阶级世界观分析和鞭挞坏人坏事,所以好人可

以写坏人坏事,也可以演坏人坏事,而坏人却不能用无产阶级世界观分析和歌颂好人好事,他们只能用资产阶

级世界观歪曲好人好事,所以坏人写不出好人好事。

“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心里想的,口里说的,笔下写的,应该是一致的。从这个意义上讲,要努

力净化自己的心灵,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使自己逐渐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

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确是作文的根本。

b.广泛阅览。几乎没有一个作家、没有一个作文写得好的人,不说他们之所以成为作家、之所以作文写得

篇四:《作文训练》

作文训练教参:叙述结合描写

教学目的

一 初步了解叙述和描写的关系。

二 初步掌握描写的基本要求。

教学设想

一 为了使学生在具体写作中恰当地运用描写这一表达方式。可先引导学生读知识短文“叙述结合描写”,弄清描写与叙述的关系,再以范文引路,指导学生构思、作文。

二 教学重点:运用叙述结合描写的方法写人记事。

三 安排两教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 引导学生读知识短文:“叙述结合描写”,从中找出下列问题的答案:

1.什么叫做描写?

2.描写可分哪几类?

3.叙述结合描写要注意些什么?

讨论后小结:

1.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事件、景物存在与变化的具体状态作精细的描绘、摹写,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2.描写可分两类:一是人物描写,包括肖像、语言、行动、心理活动;一是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3.在记叙中描写,要服从中心意思的需要,做到恰如其分;不论描写人物还是景物,都要抓住特点,突出重点,给人们鲜明的印象。

4.描写必须以叙述为依托。

5.叙述和描写都必须以观察为基础。特别是描写,观察更要细致,不仅要把事物的一般性状搞清楚,还要会展开丰富的想象,或进行动态描写,或采用静态描写。

6.描写要掌握分寸,恰当地运用比照物和比喻词,切忌形容词泛滥。

二 回顾本单元的四篇课文的写作方法

讨论后小结:

《荔枝蜜》以“我”对蜜蜂的感情变化为线索组织材料。通过叙述、描写、抒情,揭示文章深刻的主题。《小麻雀》生动细致地描写了小麻雀的外形、动作和神情,在叙述、描写和议论中,倾注着强烈的爱憎感情,读来楚楚动人。《海滨仲夏夜》抓住了夕阳落山不久──月到中天这段时间的光线和色彩的变化,描绘了夏夜海滨特有的景色和劳动者闲适、欢愉的休憩场面,由生动的描写,抒发了对美好生活的赞美之情。《桃花源记》以渔人进出桃源为线索,以时间先后为顺序,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桃源的美景和桃源人们安居乐业的情景,曲折回环,悬念叠起,虚虚实实,引人入胜。

三 作文练习

参考题目:

1.我经历的一次小波折

2.班里的一场小风波

从以上参考题目中,选定一题习作。

要求:

1.可根据亲身经历,记叙一件事情,把它的曲折变化写出来。

2.注意在叙述中结合描写。

四 提供几篇叙述结合描写的范文和学生习作,启发学生进行描写。

[范文1]《波折》(初一第二册教材课文)(略)

[范文2]《家庭风波》浙江云和二中肖迎春

家庭风波

今年暑假,我去丽水舅舅家度假,心想:紧张的高考结束了,表哥这回该玩个痛快了吧!平时,表哥很珍惜时间,学习刻苦,听说他这次高考也考得不错;望子成龙的舅舅、舅妈这回该满意了吧!我暗暗为自己这次丽水之行的适时而自喜。

表哥破天荒地在车站接我,我一阵高兴。寒暄之后,他拎起了我的行李。路上,表哥突然问我:“如果你考大学,报什么学校?”我不假思索地说:“报警校,当一名女侦探!你不是刚考完吗,报考什么学校?”“我想报师范大学,可我爸妈不同意。”表哥怅然地说。“为什么?”疑惑顿时涌上了我的心头,回答我的却是沉默。

表哥从小就想当老师,记得童年时,他常召集我们几个小伙伴“上课”。鼻梁上架着舅舅的近视眼镜,握着树枝,用几个粉笔头在柜子上写字,那一本正经的模样,俨然是一位小老师。

正想着,不觉已到舅舅家门口。

对于我的到来,舅舅全家自然高兴了一阵子。然而,我总觉得舅舅、舅妈并不像我想象中那么高兴。

晚饭时,舅舅对我说:“明天让小宁陪你去公园玩。”舅妈朝着表哥说:“表妹来了,别那么不高兴,我们还不是为了你好?刚考试完,明天去玩玩吧!”

“当老师有什么不好?我们还不是老师教出来的?”表哥耿耿于怀,委屈地辩解道。

“当老师不是不好,工作辛苦,待遇又低,你如果报考工学院,以后大显身手的机会可多了,何必去吃粉笔灰呢?”舅舅摊开双手,一副无可奈何的神情。

“人各有志,报师大这是我的意愿!”表哥憋气已久,很快便忿然。接着,便“啪”的一声摔开了碗筷,赌气地冲进了房间,关上了门。舅舅恼怒地追着上前,冲着里间说:“以前宠坏了你,什么都依你,现在这样的大事不能由你胡来!”还重重地捶了一下房门。

„„

第二天,我们还是去了公园。我看表哥那愁眉苦脸的样子,就为他出主意。“哎,你不会去李老师那儿搬救兵吗?他是你的班主任,一定会说服舅舅、舅妈,同意你的选择。”我正为自己的计策得意,不料他却说:“班主任也让我考虑考虑,也不赞成我报考师大,他说他自己有体会,认为当老师有碍于我的前程。”此时,我像坠入了五里雾中,眼前一片迷蒙。

唉,大人们可真复杂!

„„

一场风波算是平息了,但我的思索并未终止:教师,这崇高的职业,为什么“名”和“实”相距得这么远呢? 简析:

本文作者叙述了因高考志愿引起的波折的始末,着意刻画了“表哥、舅舅、舅母”的形象。笔触细腻,人物形象鲜明。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使富有个性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例如中间的插叙部分对表哥小时学做老师一段的描写,廖廖数语,可谓妙哉。更精彩的是文章主体部分对“表哥”和父母间“舌战”的一组对话描写,形象、生动、细腻地刻画了性格特征。

通过描写,使文章内容一波三折,人物呼之欲出,点睛传神,读来很有兴味。

作文训练教参:围绕中心选择材料

教学目的

一 通过习作指导和训练,要学生明确在记叙文写作中确定文章中心的过程是“材料──中心──材料”。

二 在习作中学习运用围绕中心选择和组织材料的一般写作方法。

三 使学生懂得习作前认真审题、构思的重要性,并强调“先列提纲后动笔”。

教学设想

一 写作记叙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是教学的重点。

二 采用巩固课文有关内容和学习写作知识相结合;讲授有关写作知识和列举实例相结合;教师讲解和学生习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三 安排两教时。

作文训练步骤

一 引导学生阅读《围绕中心选择材料》一文,思考下列问题。

1.什么叫文章的中心意思?

2.怎样确定文章的中心意思?

3.怎样选择材料?

4.中心和材料是怎样的关系?

可引导学生复习本单元所学的几篇课文是怎样围绕中心选材的。(学生回答后老师小结)

作文要有一个与题目相符的中心,这是作文的灵魂。确定中心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审题的过程。比如写“一个勤奋学习的人”,很显然,根据题目的意思要表现这个人“勤奋学习”的精神,而不是别的什么。中心确定后,就要根据表达中心意思的需要来选择相关的材料。选材时,一要注意严格取舍,凡是与中心无关的材料(无论有多生动)一律不要;二要注意分清主次,最能表达中心意思的内容详细写,其余的则略写;三要安排好所选材料的先后顺序。材料与中心的关系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

上述内容实际上就是我们常说的审题立意的过程。我们有不少同学不习惯于列提纲,怕麻烦,结果写出来的作文或者是没有明确的中心而东扯西拉;或者是没有具体的材料泛泛而谈;或者是滥选材料轻重不分。(可分别列举学生的习作为例)

参考示例之一:

有位同学在写《野炊》这篇作文时,开头用了大段文字描述一路上的情景,包括天气情况,一路上见到的花草树木以及同学们的心情和自己的感受,好不容易才来到了“野炊”的目的地。同学们砌灶的砌灶,拾柴的拾柴,淘米的淘米,浇菜的烧菜。大家欢聚一堂,吃了一顿别具风味的野餐。太阳快要落山了,同学们都高兴地回来了。这篇文章从头到尾成了一本“流水帐”。去“野炊”的路上的情景只需一笔带过,而文章却花了大量的笔墨,似乎此行是观景赏花的。中心内容“野炊”却写得平淡而笼统。在“野炊”时,那有趣而有意义的人和事只字未提。根本就没有表现中心的具体材料,就更谈不上突出中心了。

二 引导学生阅读习作《手》(见课本),指出这篇文章在中心意思与材料方面的毛病。

三 要求学生列出“参考题目”的提纲。

参考示例之二

题目:《×××二三事》

分析:“×××”指某人,通过二三件事表现某人的一种品质或精神。“二三事”表明不止一件事。要注意的是:“二三事”之间必须有密切的联系,写的时候又不能平均用力,最好只详写最重要的一件,其余的适当略写就可以了。

提纲:

中心:通过×××的二三事,表现其助人为乐的精神。

1.总写×××的情况。(略写)

2.事例①扶盲人过马路。

②送生病的同学去医院。{我经历的一次小波折}.

③积极为灾区人民捐款。

(以上事例详写一件,略写一到两件)

3.×××所做的事得到了周围人的赞扬。(略写)

四 作文练习。

从“参考题目”中任选一题。先列好提纲后再动笔。

引导学生读例文《钟表小记》。

参考示例之三:

杨军轶事

钟建华

篇五:《中考作文指导》

中考作文指导

(一)命题的几种常见形式

a.全命题。这是一种传统的命题方式。前些年曾有人说命题作文出现了危机,但从近几年中、高考情况来看,命题作文又显露了生机。特别是中考,命题作文是比较常见的。这是因为与给材料、自拟题目相比,它可以考查学生审题和选材的能力,这是它突出的优点。在想像能力、表达能力等方面,其考查功能也不逊于给材料、自拟题目。它唯一的缺点是容易被人猜中。命题人既想用命题的形式又要尽量不被人猜中,就要在一些题目上有所变化。如写惯了《我的班集体》或《我爱班集体》,就变化为《我和我的班集体》;写惯了《课间》,来一篇《课后》;写惯了《挫折》《失败》之类的题目,换一个《我经历的一次小波折》,可能就不那么顺手了。

特别要注意:全命题的特点在于一个“全”字。以《我经历的一次小波折》这个题目为例,中心语是“波折”,前面加了三个定语:是“小”波折而不是大波折,是“一次”而不是多次,是“我经历”的而不是别人经历的,也不是“我听说”的。用层层限制增加审题的难度,也可以和某些类似的题目区别开来。

也有一种命题作文不仅是全命题,而且带提示,目的是启迪学生的思路,帮助学生选材,如'94武汉题《生活给予我的思考》和'94南京题《掌声》都有这样的提示,它们在选材上为考生划定了范围,有的还提出了具体要求。这是全命题作文的一种新形式,它降低了考试难度,代表了全命题作文的一种新趋势。

b.半命题。如《我多想……》、《我理解了___》,省略号部分和横线上让考生自己填上恰当的词语;还有一种半命题提供备选词语,如,94年贵阳题《记一堂___的课》,备选词语有“生动、难忘、印象深刻、喜欢、有趣、有教育意义”等。这两种方式实际都是帮助考生确立中心和选材,自由度较大,范围较广,使考生能够随心所欲地抒写自己感受最深的事和情,因为中心和材料是自己选取的,写起来不容易“跑题”。

c.给材料。一种是给材料写议论文;一种是给材料写记叙文——有的是续写,有的是改写,有的既不是续写,也不是改写,而是让考生根据材料发挥想像,写一篇记叙文;还有一种是给材料写说明文。给材料作文的材料不同于全命题或半命题作文的“提示”,提示仅是一种启发,并不提供故事情节或某些具体情况,记叙或议论都只能以它为引子而不能以它为依据;给材料则不同,或给出故事情节,或给出具体情况(事实、数字、言论等),它不是记叙或议论的引子,而是记叙或议论的依据——依据它,或展开想像与拓宽意境而记叙,或纵横发挥与联系实际而议论。

d.给材料+命题+提示。如&#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s://www.wuliandi.com/chuzhong/cszw/237210.html

作文素材网 - 让教育更简单

https://www.wuliandi.com/

新ICP备18000016号-1

Powered By 作文素材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