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撕纸实验的启发》
撕纸实验的启发
今天课上我们做了一个实验,实验是这样的,在课上老师让我们每人准备两张长方形的纸,每人拿出一张纸,然后微闭眼睛,不要看旁边的同学,不要讨论,跟着老师的指令自己执行,先将纸对折,然后再对折,一共对折4次,然后斯去左上角,转一百八十度,撕去右上角,最后拆开纸观察形状,我们都发现最后的纸呈现出各种不同的花样,很少几个相同的;然后老师又让我们拿出一张纸,任然按照老师的指令进行,但是不同的是同学之间可以相互讨论,而这样的结果是最后的纸样没有刚才的花样多,会有呈现坐在一块的同学结果一样,这是初于一个什么样的原因呢?又给了我们一个什么样的启示呢?
首先,每个人的思维方式不同,当我们不关注别人只顾自己做时,就只动用了自己的脑子,每个人又是独一无二的,想法也就不一样,自然结果也就不一样,当我们互相讨论时,我们不在只自己思考,不在坚持自己独特的观点,开始受别人的影响,接受别人的意见,从而就导致结果的普遍化。从中我们也能得出启发,在我们做每件事的时候,都应该有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不能盲目的跟从别人的意见,我们应该要树立自信心,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做到与众不同。曾经有这样一则故事,毕业典礼上,日本导师最后给我们出了一道题:假如银行每天都拨给你一笔钱,数额是8万元,要求你在一天结束之前花完它,否则银行将追回余款。不过,无论你能否用完这笔钱,当第二天来临的时候,你仍然会再次收到8万元。如此循环往复。只是,银行方面有权在某一天终止这项服务,但你不会知道具体的期限。现在的问题是,你将如何在有效期内支配这笔钱。有人开始窃笑。堂堂一介经济学教授,怎么会想出这么无聊的题目。但大家还是回答了,有人说把钱用于旅游,有人说把钱用于美食,也有人说可以去搞投资或者发展慈善事业。令人啼笑皆非的是,一个女生伤透了脑筋,她说还是干脆不要这笔钱的好,每天为了花钱而绞尽脑汁,太痛苦了。大家嬉笑起来,说那样一种痛苦才叫幸福,只可惜这只是假设。日本导师收敛笑容,正色道:“这可并不是假设,我们每个人都拥有着这笔财富。其实这笔‘巨款’还有个零头,应该是86400元。也就是我们生命每天所走过的时间:24×60×60=86400秒!好好享用这笔巨款吧,它对你们每个人都是公平的! 讲台下顿时鸦雀无声,所有学生琢磨着这个比喻,陷入了思考和感叹。时间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相等的,我们注定无法预测和改变生命的长度,但至少可以拓展其宽度。人生本身就是一笔巨款,善于打理的人才能不枉此生,并活出精彩来!
其次,老师的指令也是有问题的,她只是让我们对折并没有说清楚是如何的对折,这样下来也导致了不同的结果。这也充分告诉我们,每一件事没有绝对,事情总有他的多面性,不管多高位的领导都有犯错误的时候,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在学习生活中,或者以后的社会生活中,我们都会面临形形色色的人,我们不能只盲目尊从,要有辨别错误的能力,这样才能更好的提升自己,不让自己在浩大的社会潮流中迷失自己。从这个事物中,我们也不难发现,事物不能只看表面,要看到其本质,要用辩证的态度去看待他们,要善于发现他们的多样性,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要勇于探索,勇于追求,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18世纪末,英国著名医生琴纳忙于解决天花这个难题。他研究了许多病例,仍然没有找到可行的治疗办法。后来,他把思路放到了那些未染上此病的人身上,从挤奶女工手上提取微量牛痘疫苗,接种到一位8岁男孩的胳膊上。一个月后的试验结果证明:琴纳找到了抵御天花的武器。 日本东京三叶咖啡屋有一段时间生意清淡,顾客反映这个店的咖啡太淡了。老板觉得很委屈,事实上同样价格的咖啡,该店下
料并不比其他咖啡店少。通过观察,老板发现,原来这与咖啡店所用的杯子有关。他们一直用一种黄色的杯子,由于色彩搭配的原因,用这种杯子装的咖啡总显得浓度不够。后来,他们改用红色的杯子,咖啡的浓度还是和原来一样,但顾客却增加了好几倍。对待人生的挫折,我们可以选择两种不同的策略:一是沿着既定的路线走下去,不屈不挠埋头苦干;一是当道路遇到堵塞时,像琴纳医生和三叶咖啡屋老板一样,懂得从另一个方向实现突围。
其实,每个人的人生都是精彩的,只要我们善于抓住身边的事物,并从中获得人生经验和教训。事物总在不断的变化,人生也一样。
篇二:《习作:神奇的撕纸添话》
研究主题:让学生在习作中找到乐趣
神奇的撕纸添话
——小学五年级习作教学设计
全椒县江海小学 王昌兆
教学目标:通过大胆随意的撕纸,多方面多角度的联想,激发学生表达的愿望,连贯.具体.生动地完成一篇课堂习作。
设计理念:通过“撕纸添话”这一活动载体,引导学生观察.想象,并乐于表达,调动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口语书面语表达能力,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真正实现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学习方式。
学情分析:如今的习作对于小学生来说没有心灵的体验,没有感情的波澜,就无法写出好的习作来。本次习作教学,充分抓住学生爱玩的特点,让学生文字与图画相结合,兴趣盎然。
教学重点:借助形状从多方面多角度展开联想,并通过添画较完整的表现出自己的联想。
教学难点:把自己联想出的故事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撕纸的启示作文}.
教具:课件.范画.彩笔。
学具:彩色纸.稿纸.彩色笔.白纸。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撕纸的启示作文}.{撕纸的启示作文}.
同学们喜欢画画吗?平时画画都准备哪些材料呢?
生自由回答(蜡笔,彩笔,彩纸等)
老师今天准备教给大家一个新的绘画方法,在学习这种新方法时要做到这“十二个字”。出示:专心致志.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平时生活经验出发,用“新方法”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引领孩子们走进创新思维的世界。
二、开展活动,引导感悟
1.拿出彩纸,师示范撕纸。同学们,看老师撕出的纸像什么?
屏幕出示各种图片,帮助同学们想象。
这种画就叫做“撕纸画”(板书)你们也尝试着用自己手中的纸撕一幅画出来。
2.同学们再看我手中的画,变个方向换个角度,它又变成了什么呢?转动不同角度,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联想。
3.我们还可以在这画上巧妙地添上几笔(周围添或中间添),屏幕演示,这就是老师今天教给大家的新的绘画方法“撕纸添画”。
4.总结过程:撕纸——联想——粘贴——添画
出示活动注意事项。
5.我们还可以将两幅画甚至更多的画拼在一起想象,就创作出了一个故事,举例“手指乌龟图”,屏幕演示,指名说出画中图意。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观察,激发创新潜能,不断发挥想象,并让孩子们亲自动手撕画拼画,再把头脑中的形象思维转化为语言表达出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小组合作,练习表达
1.下面请同学们四人小组合作,把你们手中撕好的画拼在一起,展开你们丰富的想象力,看看是不是也会产生奇妙的故事呢?
2.组内交流你们的故事。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丰富孩子们的想象力,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更好的交流表达。
四、从说到写,完成习作
1.选择故事中你认为的最精彩的片段,在稿纸上用文字描述出来。 (课件出示写作要求)
2.全班交流,每组学生代表叙述故事,师生点评。(对于想象合理.创意独特.叙述生动的学生,要及时表扬,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乐于表达的愿望。对于想象的内容可适当引导,培养学生健康的情趣.大胆合理的想象能力。)
3.每一个精彩的片段都会有一个有趣的开头和完美的结尾,组内合作,{撕纸的启示作文}.
试着把开头结尾也写出来,相信在你们的笔下会产生奇妙的好故事。
4.师小结。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联想.口头表达的环节之后,安排学生动手完成习作片段,水到渠成并充满学生的个性思维。另外,开头和结尾采取合作方式完成,使一篇习作更丰富完整。
五、作业
把完整的作文誊抄到作文本上。
板书设计:
神奇的撕纸添话
观察
↓
联想
↓
表达{撕纸的启示作文}.
[设计意图]板书简单凝炼,概括出引导学生习作的整体思路,循序渐进。
篇三:《撕纸论文》
——十八位教师上台表演给我的思考
《生态体验,教师职场幸福探索》,这是教育专家姚亚萍给我们上的一堂生动、精彩的课,姚亚萍专家的讲课声情并茂、图文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讲得栩栩如生,讲得精辟透彻,特别是十八教师上台的互动,令我记忆犹新,启发颇多。
主题:国内外当代德育模式创新
由单一模式向多样化、个性化、生态化转变
围绕这一主题,姚亚萍专家邀请了6个学校每校3位教师共18个教师上台参加互动,亲身体验教育模式的幸福感。
命令:每位教师得到一张八开大的报纸,闭上眼睛,将手上的纸对折,撕去右下角;再对折,撕去右下角;再对折,撕去右下角;再次对折,撕去右下角。
见证奇迹的时候到了。
老师们,睁开你的眼睛,看看你手中的纸,现在是什么形状。
一阵哗然。
结果:相同的纸在相同的命令下,撕成了截然不同的形状。没有哪一个形状是相同的。
姚专家:老师们,你们看到这个结果,有什么话要说。 师:每个人个性不同,体现德育的角度不同。
师:用相同的方法,教出不同的结果。
师:每个人结果不同,不表示结果是错误的。
师:重在参与,不要误导。
……
姚专家:老师们都说的很好。每个作品各不相同,但都是美的,只要你用心去欣赏它。
相同的纸张,相同的指令,却截然不同的结果。
教育的精彩就在于此。就如世上的树叶,不会有相同的两片。
我们的教育对象——学生,由于他们的出生、基因、生长、发育、家庭环境、家庭潜能等等的不同,势必导致他们的思维不同、记忆不同、反应不同……能力不同。因此,对每一个事物、事件的反应,判断就会出现不同,所产生的结果自然而然就不会相同,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尊重个性、尊重人性、尊重创造性。
一个高明的教师,一个富有激情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从来就不是墨守阵规,一成不变的。他总是向常规挑战,敢于打破常规,大胆创新,努力探索最佳的教学手段和教学途径,通过对教材的不同凡响的艺术处理,激发起学生心中智慧的火花与强烈的求知欲;相反,一个平庸的教师,只知按常规办事,不敢越雷池一步,死抱教参、成了教参的奴隶。教学面面俱到,四平八稳,生怕漏掉什么,什么都要讲,又什么都没有讲透,陷入“蜻蜒点水式”的教学泥塘,效果自然也就可想而知了。关注学生、尊重生命是教育的第一要义,教育只有回归这一本源,才能真正面向
全体学生,才能唤起学生,才能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才能真正实施素质教育。教育教学的目标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其本质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根本目的是实现人有全面发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所谓人文性,从感性的层次来讲,是对人的理解、对人的接纳、对人的尊重、对人的爱护关怀;从理性的层面来讲,是对人终极价值的追寻、对人类命运的忧患。在强烈倡导人文教育的背景下,唤醒学生的人文需要和人文追求、培养学生基本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
我们不能千遍一律地要求学生去做相同的事,这不如体育训练。可以千百遍的重复,为了某一个动作。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是一个具有创造性的过程。每个人的大脑发育不同,结构不同,整体机能不同,因此,其反应速度也就不同,反应程度也不同,反应方式也不同,有的接受快,有的接受慢,我们不能用相同的要求去约束他们,也不能用相同的方式要求他们。应该允许他们在接受完应有的知识之后,自由去学习,自由去发展;应该允许他们在相同的结论之后,有不同的思考,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我们不能扼杀他们的天性,扼杀他们的创造性。特别是小孩。我们要遵循人的大脑结构和整体机能,遵循人的生长发育和思维进化规律,遵循学科特点和知识结构联系,遵循学生天性和行为规范之间的不协调因素,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做到尊重学生个性、尊重学生人性、尊重学生创造性。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培养出具有个性和创造性的学生,才有可能成就各项各业的人才和科学家。
生命有多精致,教育就要有多精致。要让我们的学生感到:让别人因为我的存在而幸福;我和他们不一样;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我能行;我很重要,我真的很不错!
这就是个性,就是创造性!
撕纸游戏的启示
如果没有做过这个游戏,还有依旧沉浸于对孩子们的埋怨和不满中,常常会有这样的情绪,为什么同样的一个我,同样的时间,同一个要求,下放到每一个学生那里,可是看到的效果却是不尽相同,因此,总是头疼于有些孩子的任务落实的效果。{撕纸的启示作文}.
撕纸的游戏就非常好的解释了这样的结果产生的原因,一张纸,对折、再对折,撕去左上角、撕去右上角,如此简单的操作,还是统一都在老师的口令下完成,可是将纸打开之后的结果却是让人大吃一惊,没有统计过到底会有多少种结果,但是周边的几个人就出现了几种不同的形状。
我们是成人,我们在不折不扣的完成老师下达的口令,这样的结果让我们不得不再次想到我们的孩子。个体的差异,思维方式的不同,做事习惯的不同,确定了孩子完成每件事情的结果。所以,我们真的不
能每时每刻都要求每一个孩子都给我们一个我们心中期望的结果,因为有的孩子会“与众不同”。
我们需要静下心来研读一下这个“与众不同”产生的原因到底是什么?也许这个“与众不同”恰恰是个性思维的闪光之处,那么我们一定要大声喝彩。如果这个“与众不同”真的是因为执行力不够,那么就需要我们老师在操作的细小环节上加强帮助的力度,做帮扶的工作,要看到“与众不同”的变化,即便是“与众不同”长期存在,也需要我们捕捉变化和成长的瞬间,做鼓掌者和喝彩者。
看看吧,我们不也是在这样的游戏中是一个“与众不同”吗?那就将心态放平和一些,接纳和认可这样的事实存在,并与“与众不同”为友,与“与众不同”同行。
心理游戏撕纸带来的启示
2011-11-04 08:18:55| 分类:默认分类 | 标签: |字号大中小订阅
游戏规则:请所有同学按我的口令做,大家不可以向我提问。1把纸张水平对折折叠、2把纸张垂直对折折叠、3撕下折叠过纸张的一个或多个角后继续下一个指令、4把经过多次折叠和撕角处理的纸张展开,与临近的参与者做对比,看最终展开来的纸张平面的几何形态是否相同或相似并把结果报知主持人以便统计结果来阐述问题。
点评:大家觉的很奇怪,相同或相似的怎么这么少,怎么是五花八门的啊,为什么呢,问题出在哪里了呢,首先我的指令肯定不会错吧,我们听的很清楚所以不会听错,然后我们是不折不扣的按指令执行的,但同样的前提下结果怎会不一样呢。其实问题就出在我们每个人对指令的理解上了,听到同样的指令,但每个人对同样的指令理解不一样就会出现我们看到的结果。个人分析有以下几个原因:
(1)世界上没有绝对相同的两个人,即便是思维方式绝对相同的也没有;
(2)每个人社会背景不同;
(3)每个人文化背景也不同;
篇四:《一节作文课的启示》
一节作文课的启示
山东省曲阜市息陬镇夏宋小学
蔡丽华 孔 勇
一节作文课的启示
山东省曲阜市息陬镇夏宋小学 蔡丽华 孔勇
我是一名班主任,也是一名从教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注意抓住一些细节,从生活的点点滴滴感染教育学生。然而有些时候,学生也用他们独特的见解启发教育我。今天,我和大家分享的便是一节作文课上的经历。
那是一个星期五的作文课上,我走进教室,打开备课本,撕开一张纸。我将这张纸举得高高的,待每一个学生都能看清楚后,才在全体学生的注视下,把这张撕成了八片,然后,再将手中的纸丢在地上。做完这一切,我要求学生根据我这一系列动作,完成一篇习作。 应该说,这是一道比较开放的作文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的确,正如我想象的那样,一些学生在作文中写道:老师,您这样做,显然是为了教育我们不要随便撕纸,乱丢纸屑,我们理解您的良苦用心,在以后生活中一定要改掉。也有的学生有此生发开去,写到了要从小培养保护环境的意识,从小事做起,养成节约的良好品质。
正当我为学生理解了我的意图,为这次作文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而暗自高兴时,却看到一篇作文里面的这样一段话:老师,您这样做的动机,无非是为了教育我们不要随便撕纸,不要乱丢废纸。但是,越是这样,我们越不理解,老师您为什么可以撕了纸并且把撕碎的纸随手丢在教室里呢?您为什么不选择弯腰捡起地上的纸,用这种无声的行动来教育我们呢?也许在那一刻,我们会脸红、会难堪,会比较
惭愧,但我们也会因此永远记住老师这一弯腰的意义。而且,老师您要知道,那一张纸可是造纸工人造出来的,凝结着工人们的劳动汗水啊!老师怎么可以不珍视别人的劳动成果呢?再说,您平日里,不是常常苦口婆心地教育我们要爱护环境吗?而这次您怎么就······
说实话,读这一段话,我用了很长时间,那种强烈的震撼让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而且,在这个班里,持这种观点或看法的学生竟有六个。也就是说,这六个学生对我的行为分别提出了自己的批评意见。
我给这几篇作文均打了高分。他们的观点和看法令我始料未及,但我却无法不欣赏。与此同时,这也引发了我的进一步思考:在学生面前,我们做教师的,该如何像我们所希望的那样,给学生以良好的教育和影响?
就事论事地说,我撕纸丢纸的目的,是让学生对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陋习给予关注,引发他们的思考,并让他们用手中的笔加以评析。但我的做法却是欠思考的。我只注重了教育的功效,却忽视了形式,其实形式也是教育的一部分,而且还可能是更好的教育方式,是更有效的教育。
学生的眼光是敏锐的。他们的洞细察微令人感动,也着实叫我吃惊。身为班主任的我们,都知道要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感染教育学生,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但是,我们往往在细小的枝节上,忽视了自己的行为可能给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结果使我们的教育大打折扣。因此,身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我们,扛着“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在教育教学实践和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时刻检点自己的言行,勿以
“恶”小而为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以优雅的举止,文明的谈吐,良好的品质教育学生,完成教书育人的伟大使命。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撕纸的事虽小,但纸却是不可以随随便便撕了就扔了。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s://www.wuliandi.com/chuzhong/cszw/2368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