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作文写景抒情》
秋叶絮语
初三语文 车新翠
我是大树怀里的孩子,是鸟儿歌唱的听众,是风儿敲响的鼓点。
我是一只乘着秋风飞舞的黄蝴蝶,人们敬佩我从枝头起飞时跳跃的决绝,是的,我从不认为这是一场冒险,更不是表演结束的谢幕。
孩子们欢呼我起舞的优美,老人叹息我落地的不可挽回,只有细心的智者看出我翅尖挥动着春梦的斑斓。带着春天的怀想、夏天的奋斗,我悠悠地飘落,在池塘点起浅浅的涟漪。
请不要为我叹息,冬天的风雪不要得意,我带着秋天的精魂肥沃土地,我将躺在厚厚的雪被下,与根私语:冬天一定会过去,春天必定又到来。到时,我将在春风中与鸟儿共鸣一曲!
草之絮语
初三二班 王亚飞
我是一棵无人问津的野草,扎根在贫瘠的土地里。太阳升起时喧嚣的车流击碎了我的甜梦,汽车的尾气吹乱了我的头发。 是的,我只是路边的一棵小草。
有时我被行人踩得遍体鳞伤,有时我受到花儿的嘲笑,有时我被狂风暴雨打得狼狈不堪,但风雨过后,我仍然挺直腰杆。 骄阳快要把我烤干,汽车又不断送来热气扑面,沉睡中我梦着春天。
几丝细雨轻柔地把我从干旱的梦魇中唤醒,睁开双眼我听到人们对雨润万物的赞叹。
我将烦恼剪断,陶醉于花的美艳,欣赏风吹、树摇、花落的表演。
感谢天地给我一缕阳光、几丝细雨、一抔尘土,我将年年岁岁在这舞台上展现生命的美丽、坚强与乐观。
指导教师 车新翠
我是风
我是四季的使者,我是神灵手中的画笔,我是天地的过客。 我是风,我在云端嬉戏,然后携着春雨潜入人间,书写“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美丽诗篇。
我是风,我肆意地在空中翻滚,将黑云的墨水打翻,看一场“白雨跳珠乱入船”的水上表演。
我是风,我轻轻地敲打着潇湘馆的竹叶,激起了林妹妹内心的波澜,听她那“谁家秋院无风入,何处秋窗无雨声”的深深感叹。
我是风,我从遥远的北方呼啸而来,带来一场绚丽的魔术表演,看门外“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浩荡画卷。 我是风,我推开闷热的窗户,擦拭着贫苦孩子额头的汗珠。我是风,我翻阅着诗稿,吹开诗人心中欢乐的花瓣。我是风,我把行道树肩上的尘土吹散。我是风,我要披着月光,将甜蜜的梦送进每一扇窗。
篇二:《写景抒情》
高二语文诗歌学案
写景抒情诗
学习目标
答题方法:
1、这首(句)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图景)? 第一步:名词(时间、地点)+ 形容词(景物特色);
第二步: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再现画面时既要忠于原诗,又要力求语言优美,切忌翻译),并说出诗中有关意象各自的特点。
第三步:还应考虑这样写对表达作者的情感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2、这首诗在景物描写方面有何特点?这首诗(或某几句)是怎样(或如何)写景的? 1、先判断采用什么方法;
2、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该方法达到的效果;
3、还应考虑这样写对表达作者的情感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1、熟练掌握写景抒情诗景物描写的特点 2、掌握景物描写鉴赏题的答题技巧。
3、准确地找出诗歌中的意象,并概括意境特点,从而理解作者在诗歌中蕴含的感情。{写景抒情的文章}.
典型例题
【2012山东卷】
吴松道中二首(其二)
晁补之
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注:吴松:即吴淞,江名。{写景抒情的文章}.
(1)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氛围?(3分)
【答案】描写了清晨起航时,江南水乡风声萧萧,落叶飘飞的深秋景色。营造了凄冷、感伤的氛围。
(2)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5分){写景抒情的文章}.
【答案】孤舟联结者雁、鸟、鱼、霜月、枫桥等意象,把航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贯穿在一起,是全诗的线索;作者融情于景,表达了漂泊、思乡、孤寂之感。 【赏析】
“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早晨的路上,细雨潇潇,空气中有着几丝清冷,正是江南水乡黄叶翻飞的季节。“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大雁从头顶飞过,抛下几声急促的鸣叫,是啊,都已经深秋了,大雁怎会不急?可是我,远望归家的路,却遥遥不可及。“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诗人的观察由远及近,鸟儿因为船猛地退了一下而急急地躲避,鱼儿因为船桨的晃动而惊得跳散了开去。诗人触景生情,像这样颠簸流离的旅程何时才能结束呢?“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孤舟是承载着作者的所见所闻,是整首诗的线索。今夜要在哪里投宿呢?最佳地点当然是张继曾经投宿过的、并留下著名诗篇的枫桥了。
意象、意境特点常用词语:孤寂、闲适、雄阔、悲壮 、雄浑苍茫、凄迷幽远、悲凉凄清、
苍凉沉郁、和平静穆、明丽鲜艳、凄凉、悲伤、高洁、哀伤、凄清、凄切、孤独、离愁、纯洁、
姿态美好、清雅高洁、晶莹澄澈、绚丽多姿(多彩)、凌雪傲霜、冷落萧条、凄凉荒寒、衰败荒凉、寂静清冷、荒凉冷落、零落憔悴、幽静闲适、清秀可人、静谧安详、和平宁静、浪卷云涌、气势飞动、苍凉黯淡、馨香四溢、蜂飞蝶舞等等。
思想感情常用词语:欢快、愉悦、激动、哀伤、悲愤、沉痛、惜别、依恋、赞美、仰慕、豪
迈、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注] 答题时,根据题目要求和诗歌内容,可有所取舍。
常见的写景方法
1、运用修辞(比喻、拟人、夸张等) 2、正面侧面的结合 3、动静结合、声与色的结合(多种感官角度) 4、虚与实的结合、想象 5、点与面的结合 6、远与近的结合(多种视角) 7、白描 此外:侧面烘托 叠音词的运用 多种意象组合
巩固训练
野 步 周密 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
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请作简要的分析。(5分)
参考答案:这首诗描摹了一幅春日郊外麦浪葱葱、花草盎然、生机勃勃的动人画面。(2分)诗人在诗中写了和煦的春风,麦陇的新稻,草丛中不停的小青蛙,无忧无虑飞舞的蝴蝶,遍地的花田草甸,(2分)借以表达出诗人悠然自得、惬意喜悦的心境。(1分)
西 楼 曾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
1、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象?诗的前两句从什么角度来渲染这种景象?
参考答案: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的壮美景象。诗的第一、二句分别从视觉与听觉两个
常见提问方式
1、这首(句)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图景)? 【情景描述】
2、这首诗在描写某景物时用了什么手法? 【手法鉴赏】
方面写浪卷、云涌、风吹、雷鸣、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雄伟气势。
浣溪沙·洞庭 张孝祥
行尽潇湘到洞庭。楚天阔处数峰青。旗梢不动晚波平。 红蓼一湾纹缬乱,白鱼双尾玉刀明。夜凉船影浸疏星。
[注] ①红蓼,指生长在水边的红色蓼草。
1、词的上片写了哪些景物?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5分)
参考答案:上片写了辽阔的楚天、青涩的山峰、平静的湖面、停泊的晚舟等景物;描绘了一幅境界开阔而又幽静的山水画面,显示出流连自然肌肉的心态。
2、词的下片使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举出两例作简要赏析。 (6 分) 参考答案:①动静结合。“明”是跃出水面之鱼,在这样安静的环境中,静中见动。②比喻、对比。将双尾白鱼比作“玉刀”,既写出鱼的特征,也和“红蓼”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给人强烈的色彩感。③想象。停船之时是傍晚,而“夜凉船影浸疏星”一句直转入夜景,在想象中展现出水中船影遮盖着星空倒影的优美境界。
绚丽的图景;首句还有声音的描写,传达出无比欢快的感情。 四、虚与实的结合
“虚”与“实”是两个极大的概念,具体点说就是无形与有形、抽象与具体,想象回忆与现实。如“愁”是虚的,因为它是无形的、抽象的,而“一江春水”、“舴艋舟”、“春草萋萋”“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实的,古诗词常借助具体、可感的事物来抒发某种感情寄托某种情怀,或借助想象或回忆来写现实的境遇和况味。实景是诗人描写的现实客观景物,虚景是诗人通过联想或想像而虚拟的景物,虚实结合更能表达出一种浓溢的情思。 如高适《塞上听吹笛》“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天山”,诗中一二句实写景,三四句虚写景,此诗抒写战士们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胡地没有梅花),想到梅花之落,写出了他们的浓浓的思乡情。 五、点与面的结合
诗人在写景状物时,不是孤立地静止地写主体物,还写主体物周围的联系物,点面结合,烘云托月,使主体形象更丰满,更有特色。 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中就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方式,“孤舟蓑笠翁”属于点的描绘;前两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属于面的铺陈,诗句从“鸟飞绝”、到“人踪灭”写尽了人物处境的苦寒与孤寂,并在“山”“径”前冠之以数量词“千”“万”,对突出人物坚忍不拔、卓然而立的品格起。可以称之为点面结合。指出一点,隐括全面。 六、远与近的结合
看同一景物,观察者所处的方位不同,角度不同,俯视,仰视,远眺,近看,视觉形象会呈现千姿百态,变化万千的特点。从不同角度描写,会使读者对所描写的景物产生更加全面的认识,获得更完美的感受。 如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头两句描绘了秋山远景。第一句描写了秋山高远的景象,第二句描写了白云浮动的天空下有几户人家隐约可见。后两句描绘了秋山近景。“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句,生机勃勃,鲜艳夺目,清新刚劲,形象鲜明,给人一种秋光胜似春光的美感。 七、白描手法
白描,就是不用形容词和修饰语,也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更不用曲笔或陪衬,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用准确有力的笔触,明快简洁的语言,朴素平易的文字,干净利素地勾画出事物的形状、光暗(声响)等,以表现作者对事物的感受。 如温庭筠的《商山早行》“。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就是六个名词(即六种景物)的组合,没有任何修饰语。它集中地表现了早行的辛苦。在鸡鸣声起,残月未落之时,冒着寒霜上路,可见早行辛苦。
写景是诗歌的主要内容,鉴赏诗歌的写景就要从诗人写景的方式入手,这样才能准确把握景物中所寓含的诗人的情感。
古典诗歌中写景的七种方式
中国古典诗歌“贵含蓄,忌直露”,有情不直言情,有恨不直说恨,而是借助于外界事物来表达,诗人惯用的手法便是借景达情,于是就产生了为数众多的写景诗。但写景因抒情的不同而方式各异,常用写景方式有: 一、正与侧的结合
景物描写可以从正面入手,直接描写景物;也可以从与其有关的侧面景物写起,来揭示该事物的特点,能提供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两种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景物特点,更加鲜明更加突出。
如白居易《杨柳枝词》“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第一、二句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描写了春天柳树的娇美形态。 二、动与静的结合
在中国古代诗歌里,诗人们为了创设意境,特别注意动态描写,动静结合是常用的一种写景手法。比如贾岛《题李凝幽居》中的“推”“敲”,王安石《泊船瓜洲》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但作为动静结合的写景方式,往往是在一种意境里描写动态与静态,且往往是以以静为主,以动衬静的方式,形成意境和形象的和谐统一。因此,动静结合的写景手法,往往与衬托密不可分。
如王维的《山居秋暝》中动静结合是其主要写景手法之一。第二联写物,“明月松间照,”是静景,是所见,写的是月光透过松枝洒遍大地;而“清泉石上流”,是动景,是所闻,动静融为一体,构成一副清幽可爱的风景画。第三联是诗人用“竹喧”烘托山静,是所闻,用“莲动”衬托水幽,是所见,见闻交错,“喧”“幽”互衬,颇具艺术感染力。 三、声与色的结合
古诗写景常涉及到声音与颜色,这是诗人利用感官多角度写景,让读者如临其境,收到了很高的艺术效果。
如杜甫《绝句》首两句中一连用了“黄”、“翠”、“白”、“青”四种鲜明的颜色,织成一幅
篇三:《写景抒情作文》
昙花
至今不能忘却初见昙花的惊异——月光如练,凉风如水,它就那样轻盈地展开自己的双臂,如精灵般超凡脱俗,不含一丝一毫的杂念,让人窒息的美啊。
但,如此短暂。
为这美付出的代价,便是生命的短暂,没有流泪,没有犹豫地,凋谢,只留给人无限的慨叹与留念。
生命,理应如此;美,理应如此。
再娇艳的花,也会一天天老去,与其如此,倒不如像昙花一样,生命虽短暂,但却永留芳华
于人世,不曾让任何的残枝败叶玷污了自己的清白。
昙花之所以美,就在于它所展现的生命极致的绝美——让人惊心动魄、为之倾倒的短暂的美。由此可想,大千世界中,真正能让人动心的美丽,莫过如昙花一现般的瞬间,极短却定格在人们心中——深夜的一杯热茶,抚过泪颊的一双轻柔,面对困难的一次无畏,独上高楼的一次超脱,绝境中的一句安慰,还有那情到深处的一泪感动„„定格在人心的一瞬。
落叶
秋风骤起,满池原本亭亭玉立,碧绿袅娜的荷叶;如膏脂般丰润,带
着一种欲说还羞情状的莲花,凭添了惨然的暗淡。田田如舞女的裙,莹莹似玉雕粉彻的优美,被时间的流水带走了,带到了遥不可知的天国,只把美好的记忆,留在了梦中。
池边一株高大的杨树,在秋日中飒飒低语。树叶一片一片地飘落下来,有的打着旋儿,在空中盘旋了许久,才不情愿似地落在地上。好象非常不愿离开养育它的母亲——大杨树,频频回顾,别情依依。有的从上边树枝落下,又挂在下边树枝上。那是真情地拥抱,执意的眷恋。秋风无情,秋日无语。一阵摇撼,它还是被迫离开树枝,缓缓地落在水面上。沿着池塘已是厚厚的一层落叶,猛然,在一片枯黄中,有一片深绿色的嫩叶非常亮眼。这片叶子为啥这么年青?也许是杨树最后一片绽开的叶子,它还没有走完生命的历程,还在做着青春的美梦,不想,无情的秋风,迈着不紧不慢的脚步,板着冷漠的面孔如期而至,和其它树叶一样,被迫离开树枝。
时令到了让它们最后分别的时刻,别无选择。谁会理会一片还没成年的绿叶呢?
又一阵秋风刮过,池塘喧闹起来,那声音好象在说:等来年吧。
哦!我明白了,它们没有消沉,更没有哀伤,它们是在悄悄地酝酿,在酝酿着一个更灿烂更美好的春天„„
哗——一阵急雨似的掌声和孩子们的喧哗,打断了我的沉思。原来,池塘不远处是一所少年宫,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胸前飘着一角鲜艳的红领巾,正在给小朋友们讲抗日英雄故事,孩子们被故事中为国捐躯,壮烈牺牲的小英雄感动的热泪纷飞。
依然是无语秋日,飒飒秋风。
美丽的家乡小河
夜深了,伴过窗外的月色,我的思绪飞呀飞呀,飞到了家乡的小河旁。小河岸边垂柳依依,河水青青,河面上还不时咕噜咕噜地冒出像珍珠一样的水泡泡。{写景抒情的文章}.
阳春三月,微风吹拂绿水,如毛细雨由天上洒落着,千条万条的柔柳飘拂着,河面上已浮起荷叶片片。晚上,我和几个小伙伴总爱静静坐在河边,仰望那天上繁星点点,倾听小河里蛙声片片。每当这时,我们的心就会心花怒放得飞到很远很远„„。
盛夏时节,火辣辣的太阳把河水烤得滚烫,似乎会冒出缕缕青烟,这时也是小河最迷人的时候。荷叶满塘,荷花飘香。河面上有绿叶搭着绿叶,红花叠着白花,还不时蹦出几条小鱼来。看那荷叶挤挤挨挨,互不相让;那荷花朵朵秀丽,可又各不相同。看看这一朵很美,闻闻那一朵很香。夏日的小河,美得叫人流连忘返。
秋天的小河是我们孩子们的乐园。小河清澈见底,河里沙石历历在目。那些男孩在伞一样的荷叶下钻来钻去,采摘莲蓬,我们女孩只
好眼巴巴地望他们,恳求“施舍”。每当我吃莲蓬时,总是慢慢品尝,吃完了隔几尺还能闻到淡淡的清香。
冬天是收获的季节,大人们带着铁锹,拿着麻包,兴高采烈地来到河边,每当按住大人们扔上来的鱼时,心里特别快活!鱼捉光了,又挖起藕来,掀开泥土,顺着藕的走向一拽,一条条四五尺的圆滚滚的藕就被拖了出来,——真是“鲜鱼肥藕”啊!
我爱我的家乡,我爱那条给人们欢乐的小河。
乡村的黄昏
校园的铃声响了,我们结束了一天紧张的学习,背起书包,高高兴兴地走在回家的小路上……
西边的天上,太阳公公打着嗑睡往家走,天空也由明亮慢慢地变成紫红,又由紫红慢慢地变成了粉红……
清风轻轻地从我们身边吹过,我们哼着台港校园歌曲:“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暮归的老牛是我同伴,蓝天配朵夕阳在胸膛,缤纷的云彩是晚霞衣裳……”
我们哼着,唱着,顺手采着那一束束被夕阳染红了的路边的小野花……
这时,远望村庄,一户户农家的烟囱里已冒出了袅袅青烟,它们随风飘动,好像在展示自己优美的舞姿……
树上欢唱了一天的小鸟们,也开始收起美丽的歌喉归巢去了……
我回到家中,扔下书包,和妈妈打声招呼,便与小伙伴们手拉手
篇四:《关于写景抒情的作文》
关于写景抒情的作文
写景抒情的文章比一般的写人叙事的记叙文会显得更有文采,更有文学味道,似乎文学价值也高,这是我们的共识。有文学追求的同学几乎没有不去尝试的。我有一位同学,对这类文章情有独衷,达到了痴狂的地步。除了写议论文,她几乎是每文必“景”,以景抒情。同学争着看这种每文必“景”的文章。
写景的文章怎样写?以下给同学们提供参考。
一、写景本身。
1.搜景
第一、搜景,我们要先搜索一下,有哪些景可以写。我们先用点时间搜罗一下,这很有必要。你会发现,原来有那么多景物可写的。相反,如果我们先不会想着去搜索,可能就会觉得好像没什么好写的。有些名家可能也会有失误,如老舍写《济南的冬天》,他就忽视了一个——泉。这里,顺带提一下,搜索所见之景外,还要在大脑里“搜索”。写作是要有平时积累的,平时积累素材多了,肚子里有料,搜索就会更多些了。要不然,别人就会说,这小子肚子里没墨水,没料。提醒同学们,搜景这项工作是不能少的,搜得越多,越有东西写;少了,写作中总会觉得无景可写,思路枯竭。希望引起同学们足够的重视这两个字:搜景。
2.第二,写景。从单一个对象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对象的大小、形状、颜色、质感、光影。这些东西是需要细细琢磨的,是写的重点,要花很多的精力。所谓的“描写细腻“,就体现在这个地方。有一个问题是一些同学忽视的——感觉有五种(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大多同学都写视觉,而听觉等经常被一些同学给忘了。把这些考虑进去,写出来的景物,给读者的印象就是立体的,人们就会说,哇,身临其境,栩栩如生啊!
3.选景。写景,有了很多的素材,我们就有“选”的丰富资源了。这时,我们就可“招”之,可“弃”之。这里,我把上《紫藤萝瀑布》中的内容粘贴下来(略作改动):
写花之盛,作者重于写花色、色变;提到了花的质感;轻于写花状;
五种感觉中,强调视觉,而听觉、味觉、触觉则没重视;嗅觉在后文补上了。 写花之盛,作者没有写叶、枝、干,没有写水、建筑;
写花之盛,作者没有引诗句;
4取景。这涉及到角度和顺序。取景,就好像拍照一样,要选取好角度,看把镜头放在哪个地方,这样,我们才能得到好照片。写作上,取之景,还要安排顺序,先写哪,后写哪:时间(先后)、空间(大小、远近、高低)等,这些都值得推敲。
5.手法。最常见的是修辞手法的运用,而比喻、拟人是运用最多的,几乎所有写景的都有。你可以试一试。看能不能找到一篇没有运用比喻、拟人的写景散文。比喻、拟人手法的运用,能把事物写得形象、生动,这是文学的形象、生动性的体现。文学嘛,就要靠形象、生动说话,否则就变成概括性的、味同嚼蜡的文章,文学性当然就差了。其它的也可以用,如夸张(飞流直下三千尺)等。这是一:修辞。二、处理好诸景的关系。如两景的相互映衬,这能使景物既丰富而又重点突出;对比,如大小、高低,还有冷色、暖色的结合;动静,这能使景物既宁静又有生机。虚实结合,除了所见到的,还可写想象的(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这是二:诸景。第三,侧面描写。如写花,可通过动物来写它(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的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二、写景之外。
写景的文章,除了就景描景外,高明的写手都会写景外之景。《紫藤萝瀑布》是不重视的,几乎没有写藤萝外的(如水、建筑等)。本来,作者是可以写上一些的,如蚂蚁(为突出藤萝的孤独,
可加上“蚂蚁摇头摆脑来到它跟前,瞅了一眼,绕过去了,它懒得光顾„„”)。所以,我们除了就景描景外,如果发现没东西写了,你可考虑写景外之景。此外,以下一招提一下:引用诗句(此招屡试不爽)。
三、写景抒情。
写景,当然不是为了写景而写。如果是这样,这景就没有灵性,没有思想。所以,以下这句话被广泛引用:一切景语皆情语。事实上,作家先有情后有景借其景以抒其情。写景是手段,有了景,作品才活灵活现;而有了情,作品的真谛才能真正显现。尤其是考试作文,评卷老师肯定要看你写之景所表达之情。甚至,老师们会经常提醒考生:开篇点题结尾照应。宗璞的《紫藤萝瀑布》,其前半部分写了不少景,但意图晦涩,到了后半部分,写作意图才一步一步显现出来,以下再摘贴我的课件(不含“景”,只含“情):
带走了这些时直压在我心上的焦虑和痛楚,那是关于生死谜、手足情的。我沉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紫藤萝有与人一样的遭遇,它却顽强盛开着,这使“我”认识到,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我”在紫藤萝精神中受到感情,重新振作起来,奔向人生新的旅途。
再次提醒:一切景语皆情语。
四、写景作文与考试作文
写景抒情的文章,在大考中也被应用。需要注意的是,文学家所写的通常晦涩些,这在考试作文中要避免——评卷老师因评卷时间关系,不会花太多时间去琢磨考生所谓的“言外之意”。中考作文题意要明了,所以,即使是写景的,也必定要抒情,而且要把情充分明了的表达出来。所以,中考经典作文模式中都会提醒考生:开篇点题,结尾照应,这样,题意就写得简而明(不晦涩)。
篇五:《小学生作文写景抒情类》
写景抒情
游荷花大观园
—–三(二)班 刘佳仪
太阳像烤炉一样炙烤着大地,地上的小树都被晒的无精打采,可这样恶劣的天气丝毫无法影响我兴高采烈的心情,因为,今天我要去华北明珠白洋淀著名的景点——荷花大观园了。
来到旅游码头,我们飞快的乘上快艇便向荷花大观园进发了,一路上,来来往往的游船你追我赶,水面上碧波荡漾,时不时还会泛起晶莹剔透的“珍珠”,我们高兴地唱起了“百舸争流千帆竞,波涛在吼岸在前······”
很快,我们就达到了目的地——荷花大观园,进入大观园,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一望无际的湖面和大片大片的荷花,用“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来形容是再合适不过了。我们一边欣赏着美景,一边沿着曲折蜿蜒的栈桥步行,到了精品荷园区,我们彻底被眼前的美景折服了——只见大大小小的水池里,一位位美丽的“荷花仙子”在碧绿的圆盘之间翩翩起舞,有的是嫩黄的,文静、典雅;有的是纯白色的,淡雅、唯美;有的是粉色的,一派摇曳的天真······她们姿态万千、形态各异,这边的随风摇摆,那边的婷婷玉立,再那边的婀娜多姿······争奇斗艳,美不胜收!一丛丛的芦苇像直立的卫兵,点缀在花池的一边,像是在保护着荷花仙女。经过导游的讲解,我们才知道,原来每个小水
池的荷花品种都不相同,这里一共有366种呢,有产自湖北湖南的,有产自广东广西的,最神奇的要数美洲的王莲的,它的叶子的最长直径能达到3米多,一个三、四十斤的小孩子坐上去都没问题呢。
欣赏完美丽的荷花,我们来到了观鱼湖,湖里的鱼有大有小,各式各样;有红有黄,五彩缤纷,有的在追逐嬉闹,有的在悠闲的吐着泡泡,有的在争抢着游客投放的食物······
游览完整个大观园,我们的行程结束了,只好恋恋不舍的返程了······{写景抒情的文章}.
我爱荷花大观园的美景!我更爱我美丽的家乡—白洋淀!
篇六:《写景抒情散文阅读》
写景抒情散文阅读
A、文本特点
写景散文是以描绘景物为主的散文。这类文章多是在描绘景物的同时抒发感情,或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抓住景物的特征,按照空间的变换顺序,运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把观察的变化作为全文的脉络。生动的景物描绘,不但可以交代背景,渲染气氛,而且可以烘托人物的思想感情,更好的表现主题。
写景散文的主要特点
1、形散而神不散。
“形散而神不散”,这也是所有散文的共同点。
1)、写景散文的“形散”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① 时间跨度大 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限制,前可以远涉古代,后可跨及未来,又可覆盖今天。联想极丰富,文笔挥洒自如,极有感染力。如《荷塘月色》,朱自清先生由当下的荷塘联想到六朝时江南采莲的旧俗,还引用梁元帝《采莲赋》和《西洲曲》以印证。
② 空间转换广 天南海北,空间宇宙,无不可以包容其中。空间跨度大,但写得层次分明,详略得当。把复杂的人和事放在每个空间里,有的随意点染,有的泼墨描绘,错落有致,色彩斑斓。如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从平面铺展的广度看,是从台北的长街短巷“凄凄切切”的“风里雨里”,“走入霏霏”,“想入非非”,想到“隔着千山万山,千伞万伞”的江南,想到江南的杏花春雨;想到那叫赤县神州的那片土地,“那磁石一般的向心力当必然长在”。还想到了美国的丹佛山,落基山。
③ 景物意象牵涉多
写景散文重在写景,它所绘景象往往是由多个意象构成一幅幅画面,营造出一定的艺术氛围。
④ 表达方式活
散文常用记叙、说明、抒情、议论、描写等表达方式。
2)、“神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
散文的取材,可谓“杂乱”有章。散文虽思路开阔,包容量大,但它们都是紧紧围绕作者的意图而不“越轨”。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明确而集中,无论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无不为更好地表达主题服务。为了做到神不散,作者在选材上保持材料与中心思想的内在联系,在结构上借助一定的“线索”把材料贯穿成一个有机整体。
写景散文中常见的线索有:①以承载有某一情感或象征意义的事物为线索;②以作品中的“我”的活动作线索,写的都是“我”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侃侃而谈,自由畅达;写出自己的想象。③以时间或空间为线索;④以感情的发展为线索。
2、意境深邃,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体验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
作者常借助想象与联想,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实而虚地依次写来。
3、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
B、方法指导
1、景物描写常考察的点:
写景角度: (定点观察,移步换景很少涉及)
感官角度(五感 常涉及视听、虚实、形声色)
时间、空间
写景手法: 情景结合
动静结合
虚实结合
点面结合
正面侧面
白描手法
对比衬托
修辞手法等
写景作用(可结合诗歌,小说的相似题型):
勾勒环境、交代时间地点、背景
情景交融、渲染气氛
烘托人物
铺垫推动情节
表现主题
考题举例
例一:{写景抒情的文章}.
过苏州
苏舜钦
东出盘门刮眼明,萧萧疏雨更阴晴。
绿杨白鹭俱自得,近水远山皆有情。
万物盛衰天意在,一身羁苦俗人轻。
无穷好景无缘住,旅棹区区①暮亦行。
【注】①区区:即“仆仆”,形容旅途劳累困顿。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s://www.wuliandi.com/chuzhong/cszw/2358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