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 初中生作文 > 初二作文

找不到一点儿时味道

admin 初二作文 2020-04-23 03:00:18 儿时味道

篇一:《儿时的味道》

儿时的味道

初二(22)班 周欣羽

总有一件事情,能刻在脑海中久久无法忘怀,总有一种声音,至今依旧可以清晰的留存着,总有一种味道充斥着整个童年,带着它独有的香味,使我难以忘怀。

小时候,每逢春天,奶奶都会提着一个塑料袋出去摘榆钱,摘满一袋后将它们带回家中洗干净,做成香喷喷的榆钱群群子。因为榆钱只有春天有,所以一年之中只能吃一次或两次,而我又很爱吃,所以奶奶总会将她做的榆钱群群子都爱给我吃。而现在呢,奶奶已经去世两年了,我也已经很久没有吃到榆钱群群了,但是那种味道至今留在我的记忆中。

记忆中儿时的味道还有很多,但除了奶奶做的榆钱群群子外,我印象最深的便是妈妈做的糖醋里脊了。糖醋里脊可是一道手艺活,妈妈也是在尝试了千百遍后才做成功的。于是,我在尝遍无数种口味不一样长相奇特的糖醋里脊后,终于吃到了一份正宗的

糖醋里脊了,甜甜的,又带着一点酸。每次吃妈妈做的糖醋里脊,我都会吃好多好多,但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我总会因为吃刚做好的糖醋里脊而烫的上蹿下跳,妈妈总会在一旁笑着说你慢点,慢点。而现在,妈妈在外上班,晚上回家比我还晚,于是我们家的大厨便变成了我的爸爸,即使爸爸不会做我爱吃的糖醋里脊,但是爸爸也总会变着花样的做给我吃,什么红烧肉了,红烧羊排啦,爸爸都会做着给我吃。尽管爸爸每天变着花样的给我做好吃的,但那儿时的味道却再也尝不到了。

儿时的味道已一去不复返了,纵使很怀念,我却再也吃不到了,即使吃到,也和儿时的味道不同了。儿时的味道就好似一股暖流,在我心中久久不能忘怀。

【点评】这是一篇考场作文,文章真实,语言表达自然通畅,通过简单的两个事件,表达出对儿时味道的怀念。

篇二:《儿时的味道》

儿时的味道

记得去年夏天的某个正午,一位年近五十的男子进店买冷饮,指定要一种名为老冰棍的冰棒。当然,顾名思义老冰棍就是那种很老式的冰棒,类似于白开水加糖冷冻加工,相较于现在花样繁多的冰棒来说,它的口感和品质都不算是好的。以前我也曾卖过,只是这次没进,于是向男子推荐了其它多种卖得不错的,只是他一概不接受。我百思不得其解,就说,其实那种冰棒并不算好的,就是我们小时吃的几分钱一根的那种。哪料男子却说,对,我就是喜欢那儿时的味道!我这才恍然大悟。难怪,有吸烟的人说:哥抽的不是烟,是寂寞!敢情,这位哥吃的不是冰棒,是儿时的味道。

无独有偶,去年娃哈哈集团将一款在市面上沉寂多年的AD钙奶,以经典怀旧的形式隆重推向市场,又引起热销,而购买的群体主要是那些曾经喝这种奶成长的80后和90后青少年。自从这种奶重新上市推广以来,就经常有人进店问有没有小时候喝的那种娃哈哈AD钙奶。而有些人进店偶然看到这种奶,就惊喜异常,哇,现在还有我小时候最爱喝的奶,兴奋之情溢于言表,那情形如同故友重逢,恨不能来个大大的拥抱,自然是痛快地掏钱购买。对于他们而言花出去的是钱,买到的却是开心和快乐,尝到的是童年美好甜蜜的滋味,真正是件惬意的事情。

看来,儿时地的味道真的是令人回味悠长,无论是对年过半百的中老年人,还是对风华正茂的青年人,都具有无穷的魅力。

人之所以对儿时的味道念念不忘,我想是有其复杂的情感因素和深刻的生活内涵的。{找不到一点儿时味道}.

其实,人是一种情感动物,是有浓浓的怀旧情结的,而时间又是一种神奇的催化剂,曾经酸甜苦辣的故事,曾经的甜蜜或忧伤的感觉,都在时间的发酵下散发出醇浓的幽香,引我们去回味,去遐思。一首经典的老歌,一种特色美食,一张泛黄的照片,一段不了情等生活中的细小情节无不勾起人们对曾经过往的美好追忆。人们的怀旧情结如此浓厚,精明的商家

自然是明察秋毫,为迎合消费者这种心理需求,他们顺势推出了许多怀旧题材的商业创意,如怀旧餐饮,怀旧服饰,怀旧歌曲,怀旧电影等。让人们重温美好的同时,也取得极大的经济效益,可谓是双赢。

当然,人之所以有如此浓郁的怀旧情结,我想是由人生的特性决定的。人生是一个单向旅程,所有的曾经过往都会一去不复返,痛苦也好,欢乐也罢都成了记忆中一个符号,再也不会重来,所以过去的一切也就弥足珍贵。怀旧,是人们内心深处对往昔的珍视和留恋。人生又是一个坎坷的旅程,为生存去奋斗,为理想去拼搏,为未来而挑战,要面对太多的痛苦和磨难,经受太多的失败和挫折,人生这一路走来辛苦而又惶恐。而人天性中是喜欢恒定安稳的环境的,身处快速变化的社会,面对激烈的竞争,面对不确定的未来,面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总让人倍感焦虑与困惑。人在内心深处,在下意识或潜意识中总不自觉地回避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而通过怀旧却能够获得某种心理安慰和精神慰藉,得到某种向上的力量与勇气。

人生路漫漫,曲折而蜿蜒。惟有初始的童年时期,是人生中最纯真烂漫,最无忧无虑的日子,而随着我们的成长,童年的日子也随风而去,童年的一切尤为珍贵,追忆童年总能给我们内心带来某种安宁与平静。一丝甘甜,一股清凉,一缕幽香,儿时的滋味却深埋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最柔弱的那个角落,让我们用一生的时光去品咂、去回味。

篇三:《儿时的味道》

12级旅游与酒店管理 金淑琴 儿时的味道

——写在清明前 无处寻雨纷纷的清晨 无处寻清洌洌的杏花酒 却是我 心憔悴,人断肠

青山头的草儿还未疯狂的生长 乱世丛的小虫却早已调皮的鸣叫 忆着去岁的山坡再眺今朝 高高耸立的那不是一个个坟墓 而是一世的柔肠而是一世的淳厚 同时还附带着无限的哀思

被石子围起的坟墓啊 你带走了我的多少记忆 天真却是快活

只留下那歪曲的背影 在我的梦中

时间只转过几个轮回 却无里忆起

无力忆起那往日的慈祥 留在记忆中的只有 木柴毕毕剥剥的声响 却无处去嗅那份熟悉{找不到一点儿时味道}.

山崖间

徒留我在青天下无力消寂寞 儿时的蓝天白云啊 还有那调皮的蚂蚱儿们 何时再回我的梦中来 让我再闻一回

青草的味道

篇四:《儿时的味道-2016-1》

儿时的味道

时光荏苒,如白驹过隙,转眼间已离家二十载。时常在闲时忆起那许多的儿时趣事,其中印象最深的当属打糍粑了。

每年打糍粑都是年前的一件大事。因为打糍粑靠一户的劳力是打不成的,需要几家合伙出劳力一起打。所以,每到冬月,相近的几家就开始联络打糍粑事宜了。

打糍粑的第一道工序是先选定一家安放石臼,在堂屋中间要挖个小坑,然后将石臼放入其中,主要是为了在打糍粑过程中的石臼稳固。第二道工序就是选定一个做糍粑手艺好的人,在糍粑打好后做成圆形。第三道工序就是几家成员将各自煮好的糯米饭端来,依次倒入石臼中,几家的壮劳力就一声吆喝,拿起早就准备好的木棍,围着石臼在里面捣腾起来。当石臼里的糯米都被捣成糊糊状时,拿棍的人们还会选出两人,用力的将木棍插进糍粑团里,将糍粑团举到半空,“啪”的一声将糍粑团砸进石臼中,要是砸得很响,大伙儿就会哈哈大笑称赞。如没有砸响,就会遭到大家的奚落。

当一个糍粑打好后,我们这些小孩就都围了上来,守住其中的一人,用双手将他棍子上的“欠子”刷下来,然后欢天喜地的跑开了去。 最后一道工序就该做糍粑的人出马了。要先将石臼里的糍粑团放入早已准备好的脸盆中,脸盆里会抹上油,糍粑放进去抹平,然后倒扣在擦干净的竹铺上,就成了圆圆的糍粑了。

糍粑过几个小时就要用刀切成一片片的,否则变硬后就切不动

了。切成片的糍粑要用水泡着,以防生霉。

糍粑的吃法有很多种,自己最喜欢的是冬天围在煤炉边上,用火钳架在炉上烤糍粑,等糍粑烤成气鼓鼓的,一口咬破糍粑尖儿,露出空心的肚子,将白糖倒进去,一口咬去,那个香、那个甜啊,久久不能忘怀!

不知从何时开始,再回到家乡时已见不到打糍粑的场景了,农村的糍粑也开始去超市购来,可儿时那浓浓的记忆却久久挥之不去。 怀念打糍粑,更怀念那浓浓的乡村的味道!

篇五:《儿时的记忆阅读答案》

篇一:儿时的记忆阅读答案

1.孔子 2.诗及其人 3.一是嘎子哥给我画脸谱,二是举行拜师仪式,三是5.阅读七八自然段,从中挑选一个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明你喜欢的理由 6.鲁篇二:儿时的记忆阅读答案

阅读徐学平的《母亲那碗腊八粥》一文,回答后面题目。(20分)①儿时的记忆中,每当迈进了腊月的门槛,母亲便开始扳着手指数起日子来,念叨着:“快到腊八了,又该给你们熬腊八粥喝了„„”②我小的时候,乡村还是比较贫困的,粥可谓是庄户人家的主食了。那年头,稠粥是不敢奢望的,生活不宽裕的家庭,因为舍不得多放米,有时稀得能照出人影儿。只有富裕点的人家,那粥才浓些,是真正的大米粥,人们就夸张地说成“竖勺子不倒”了。这粥,最好喝的当然还得数腊八粥,但除了过腊八节,寻常的日子里更是难得吃上一顿的。③据老辈人说,朱元璋小时候家里很穷,为了度日,便给一家财主放牛。有一天放牛归来时牵牛走过一座独木桥,牛一滑跌下了桥,将腿摔断了。老财主气急败坏,便把朱元璋关进一间房子里不给饭吃。朱元璋饿得够呛,忽然发现屋里有一鼠洞,扒开一看,原来是老鼠的一个粮仓,里面有米、有豆,还有红枣。他把这些东西合在一起煮了一锅粥,吃起来香甜可口。后来朱元璋当了皇帝,过上了好日子,为了铭记当年被财主关进房子忍饥挨饿的痛苦经历,便叫御厨熬了一锅各种粮豆混在一起的粥。吃的这一天正好是腊月初八,因此就叫“腊八粥”。④传说故事在小孩子心中总是神奇的,因此,在清晰地记下了这个美好故事的同时,也记住了那年那月腊八粥的诱人甜香。⑤每到腊月初八,母亲就会早早起床熬腊八粥。腊八粥的食材是很丰富的,除了可以选用豌豆、黄豆、红豆、绿豆、高粱等粮食作物之外,还可加入青菜、茨菇、荸荠、红枣、白果等蔬菜和干果。听母亲说,据“腊八”一词中的“八”字,一般在配料时都是以凑齐八样为宜,搭配可随各人喜好而定。⑥熬腊八粥是很费时的,但母亲却总是很有耐心。她先将豆油在锅里烧热,再放进葱花和盐爆锅,然后逐步加入水和配料,待锅烧开后才会放点菜叶进去搅匀。其中,花生米是母亲用菜刀在面板上挨个切成碎块的,喝着母亲的腊八粥,每当嚼到里面的花生米时,感觉那味道真是格外的香。⑦当浓浓的香味在屋子里弥漫开来,母亲便开始喊我们起床。腊月正是呵气成雾、滴水成冰的季节,每当从被窝里钻出来,浑身早已冻得发抖。母亲把那香味扑鼻、色泽鲜艳的腊八粥盛到碗里时,我们激动的心情便再也按捺不住,会敞开腮帮子大嚼大吃,因为粥烫得厉害,“吸吸溜溜”的声音响成一片。每当嚼到里面细碎的花生米时,感觉那味道真是格外的香。一家人你一碗我一碗,一边品尝着香稠的美味,一边称赞着母亲的厨艺。母亲端着碗坐在一边也不管我们,只用那充满了爱的目光凝视着我们。待到额头上、鼻尖上沁出细密的汗珠时,那心窝里就别提有多温暖了!⑧冬去春来,物换星移,近三十年的时光一晃而过。如今,腊八粥也不再是孩子们垂涎的美食了。虽然现在城市粥店里腊八粥的用料已与以前大相径庭,什么桂圆、莲子、枸杞、蜜饯等既营养又保健,十分讲究,但我吃来却总感到吃不出当年的味道了。(选文有改动)小题1:第③段插叙有关腊八粥的传说故事有哪些作用?(4分)答:小题2:赏析下边的语句。(6分)(1) 每当迈进了腊月的门槛,母亲便开始扳着手指数起日子来,念叨着:“快到腊八了,又该给你们熬腊八粥喝了„„”答:(2) 她先将豆油在锅里烧热,再放进葱花和盐爆锅,然后逐步加入水和配料,待锅烧开后才会放点菜叶进去搅匀。(请结合加点词赏析)答:小题3:与小时候的腊八粥相比,现在城市粥店里的腊八粥用料又多又好,可作者“总感到吃不出当年的味道了”,这是什么原因呢?请简要分析。(4分)答:小题4:阅读下面的链接文字并结合选文回答问题。(6分)【链接】小米、玉米糁儿、红豆、红薯、红枣、栗子熬成的腊八粥,占全了色、味、香,盛在碗里令人赏心悦目,舍不得吃。可是吃起来却又没有个够,不愿放下筷子。(刘绍棠《本命年的回想》)选文划线句子和链接材料都写到了吃腊八粥的情景,两者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答: 小题1:①交代了腊八节的来历,丰富了文章内容;②表现了朱元璋珍惜好生活、不忘苦日子(忆苦思甜)的情怀,也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希望人们不忘过去,珍惜现在的情感。(答到一点2分,共4分)小题2:(1)运用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

或细节描写(1分),生动地写出了母亲扳着手指计算日子的情景(1分),形象地表现了母亲对一家人(孩子)的关爱之情(1分)。(共3分)(2)运用“先”“再”“然后”“待锅烧开后”这些词语和短语,具体而有条理地写出母亲熬腊八粥的过程,表现了母亲熬粥的耐心和技艺。(共3分)小题3:①小时候生活贫困,难得吃上一顿腊八粥,因此感到味道特别香甜;而现在条件好了,食物丰富,腊八粥不再稀罕,因此吃不出当年的味道。②小时候的腊八粥是母亲用一双巧手辛苦熬制出来的,凝聚着母亲的拳拳爱子之情,而吃城市粥店里的腊八粥感受不到母亲的那份浓情,因此吃不出当年的味道。(答到一点2分,共4分)小题4:相同点:①都写出了腊八粥的色、香、味(好看、好闻、好吃);②都表现了作者对腊八粥的分外喜爱之情。(一点2分,共4分)不同点:吃腊八粥时的心理略有不同。选文表现了吃粥时的“激动”和兴奋之情以及对母亲厨艺的赞美,《本命年的回想》则表现了吃腊八粥时的矛盾心理:一方面“舍不得吃”(因为腊八粥太珍贵,太好吃,出于珍惜心理、俭约心理、好日子要细水长流的心理,舍不得吃它),另一方面“吃起来却没个够”(因为太好吃——吃起来就忘掉了其他,怎么吃也不过瘾,吃了还想吃)。(答到要点即可2分)小题1:试题分析:传说的内容是朱元璋因为饿发现老鼠洞的各种粮食并用这些粮食煮粥,当皇帝之后为铭记之前的痛苦经历在这天要吃腊八粥。所以传说故事的作用一是交代了腊八粥的来历,二是表现了朱元璋珍惜好生活、不忘苦日子(忆苦思甜)的情怀,也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希望人们不忘过去,珍惜现在的情感。小题2:试题分析:(1)这题考赏析句子的方法,赏析句子第一步是先看句子是否用修辞手法,没有用的话找特殊的表达方式或描写方法,都没有就抓重点字词;第二步结合句子说说表现出了什么;第三步根据句子写表达出怎样的情感。这题运用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或细节描写(1分),生动地写出了母亲扳着手指计算日子的情景(1分),形象地表现了母亲对一家人(孩子)的关爱之情(1分)。(共3分)(2)这题考赏析句子的方法,赏析句子第一步是先看句子是否用修辞手法,没有用的话找特殊的表达方式或描写方法,都没有抓重点字词;第二步结合句子说说表现出了什么;第三步根据句子写表达出怎样的情感。运用“先”“再”“然后”“待锅烧开后”这些词语和短语,具体而有条理地写出母亲熬腊八粥的过程,表现了母亲熬粥的耐心和技艺。(共3分)小题3:试题分析:从小时候跟现在的生活条件不同和煮粥的人不同这两方面分析。小题4:试题分析:两文都写了腊八粥的好看、好吃、好闻,作者都喜欢吃腊八粥。不同点是吃粥时的心情有所不同。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徐学平的《母亲那碗腊八粥》一文,回答后面题目。(20分)①儿时的..”主要考查你对记叙文阅读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考点名称:记叙文阅读记叙文:是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的情态变化和发展进行叙述和描写的一类文章。记叙文的特点:通过生动形象的事件来反映生活、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章的中心思想蕴含在具体材料中、通过对人、事、物的生动描写来表现。记叙文特征:记叙文的阅读,要明确有关的知识点,把握其文体特征。一、记叙文的概念: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文章。中学阶段,为了教学的方便,常常把消息、通讯、人物传记、回忆录、寓言、童话、小说等,都划归到记叙文教学中。二、记叙文的分类:按事件的发展过程、空间转换、内容变化、人物、场景变化、感情变化、表达方式的变换来划分。从写作内容与方式看,可分为两类:简单的记叙文和复杂的记叙文。从写作对象的不同,可分为四类:1.写人的记叙文;2.叙事的记叙文;3.写景的记叙文(即散文);4.状物的记叙文。

三、记叙的要素:记叙文有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四、记叙的顺序:常用的有三种——顺叙、倒叙、插叙。五、记叙的线索:一般有以下几种——人线、物线、情线、事线、时线、地线。六、记叙的人称:一般采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个别时候使用第二人称。七、记叙的中心与详略:整体感知,准确把握文章中心。分析材料

与中心的关系,理解材料的详略安排。八、记叙文所用的表达方式:常见的是五种——记叙、描写、说明、议论和抒情。比较复杂的记叙文,往往几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九、记叙文的语言的特点:准确,生动。十、记叙文的表现手法:描写、衬托、渲染、对比、伏笔、铺垫等。十一、记叙文的写法: 1、时间 2、地点 3、人物 4、事件及主要经过 5、反映的道理(主题) 6、自己在这个事件中的顿悟,体会,感想。 7、侧面描写记叙文表达方式区分:1叙述:把人物的经历和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表达出来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也是最主要的表达方式。2描写:是对人物的外貌、动作、事物的性质、形态和景物的状貌,变化所作的具体刻画和生动描摹。3说明:是用简明的语言、客观而准确地解说事物或阐述说事理的一种表达方式。4抒情:是作者通过作品中心人物表达主观感受,倾吐心中情感的文字表露,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两种。直接抒情即直抒胸臆。间接抒情是在叙述、描写、议论中流露出爱憎感情。5议论:根据作品写出自己的见解或道理.(记叙文中的议论往往起画龙点睛,深化中心,揭示记叙目的和意义的作用。)为了让记叙生动,在写记叙文的时候,还需要辅之以描写表达方式;为了让记叙过程流露感情色彩,还需要辅之以抒情表达方式;为了让记叙的人和事有意义,还需要辅之以议论表达方式。在记叙的过程中,有些地方需要说明,还需要辅之以说明这一表达方式。综合表达方式的灵活运用,可以使记叙文变得更有表现力,更具感染力。叙述人称的特点及作用区分:第一人称:以“我、我们”的角度展开叙述;便于直抒胸臆,增加对人物和事件叙述的真实感和亲切感。第二人称:用“你、你们”直接与读者进行交流。一般多出现在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的叙述里。形成面对面的交流,便于直抒胸臆,增加文章的亲切感。第三人称:用“他、他们”的旁观者的身份叙述。能客观展示生活,不受时空限制,能从更多方面自由叙述。记叙文的阅读题步骤:1.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明确中心。2.看出文章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大体了解文章的思路,理清文章结构,划分文章层次。3.感受文章的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和句义,领会词句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5.找出文中感受最深的句子或段落,抓住一段文字的中心,找出关键语句,体会这些语句的深层含义。6.欣赏文章中优美、精辟的语句,初步欣赏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和描写,体会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7.阅读散文,要理解作者所写的人或事物中蕴含的思想感情,理解文章选材、组材的特点,体会散文“行散而神聚”的特点。8.阅读小说,要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分析人物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活动的描写,了解故事的情节,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1.内容概括的形式命题:做这类题目,要抓住核心要素—-人物和事件。当然,有时候,重要的时间、地点、人物的身份,事件的起因和结果也要体现在答题中,同时,要注意题目是否有字数方面的限制,在字数范围之类,尽可能详细,字数超过要删去次要信息。

2.记叙文的人称及作用:第一人称,便于直抒胸臆,读起来可以增添文章的真实感。第二人称,如同作者和读者对话,读起来给人一种亲切感。第三人称,不受时空的限制,能从多方面自由叙述。

3.记叙的详略:考试中,常以这样的形式考查:“什么内容为何要详写或略写?”,回答的基本格式是“什么内容与什么中心或人物关系不大,所以略写。或者是什么内容与什么中心或中心人物关系密切,能够更好的表达什么中心或更好的表现什么中心人物,所以详写。”{找不到一点儿时味道}.

4.记叙的顺序及其作用:常见的有四种:顺叙、倒叙、插叙、和补叙。

顺叙的作用是:按事情的发展为序,使叙事的层次更清楚。

倒叙的作用是:构成强烈的悬念,吸引读者阅读下文。

插叙的作用是:对主要的情节起纯托或补充作用。

补叙的作用是:起补充、丰富、深化叙述的作用,使叙事更严谨,有时也起到突处强调的作用。

5.记叙的线索:记叙的线索可分为:以人为线,以物为线,以事为线,以人物思想感情变化

为线(考查的较多),以时空转移为线。(这类题时常以填写题目出现)

6.记叙文人物形象刻画多样性:概括描写和细节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等。

一般是以这样的题型出现:怎样的人物形象?对人物刻画的具体方法?并用例句进行分析其作用是怎样的?(比如:“————”句就是通过什么描写刻画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7.记叙文里的环境描写及其作用:(以自然环境描写考查的多)

自然环境的作用:表现了人物的心理活动;渲染气氛;为下文做铺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这几种考查的都较多)比如:划线句运用了什么描写?表现了人物的什么心理(表现了人物的什么性格?渲染了什么气氛?为下文做了怎样的铺垫?)

8.记叙文语言评析:可以从语言本身的风格来评;可以从修辞格来评(这个方面考查的比较多:时常是回答例句用了怎样的修辞?其作用是怎样?

这类题型是:某句话中加点词语为何使用好?答题有三步:第一,这个词表示什么?是表示范围?是限制?或是估计等等;第二,联系本句内容做答;第三,使用了加点词后产生了怎样的效果?如果这个词或是句子好也可能是因为运用了什么修辞?首先回答运用了什么修辞,再回答其作用。如果是比喻或是拟人必须要回答“生动形象的写出了什么内容?)

9.文段的作用:开头段的作用通常是总领下文或是点题;文中段时常是过渡段;文末段是总结全文,或是深化主旨等。{找不到一点儿时味道}.

记叙文写作结尾法:

1、自然收束式。不论哪种文体的文章,在把内容表达完了之后,自然而然地收束全文,而不去设计蕴 意深刻的哲理语句,不去雕琢丰富的象征形体,这样的结尾谓之“自然结束式”。它完全避免了文章添 足、无病呻吟的结尾毛病,显得单纯明快、朴素无华,在中考作文中得到广泛运用。考场作文气氛紧张,竞争激烈,不可能过多地讲究什么“式”,什么“法”。只要富于激情,挥洒自如,写到哪里就是哪里,能充表情达意就是一篇好文章,但讲究“自然”并不意味着随心所欲,马虎草率,而是顺着文思发展的自然 趋势结束全局。在所学的课文中,这样的例子较多,在此不加赘述。

2、首尾呼应式。结尾与开头要相呼应,写出既呼应开头,又不简单重复的语句,这种结尾方式是各类 文章极常见的收束方法。这种收束方法能唤起读者心理上的美感,产生一种首尾圆合,浑然一体的感觉。如 《一件珍贵的衬衫》,开头写了“在我的家里,珍藏着一种白色的确凉衬衫。”结尾写道:“四年来,这件 珍贵的衬衫,我精心地收藏着,没有舍得穿它一次。”《白杨礼赞》结尾与开头呼应道:“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3、式。这种结尾方式,就是在文章结束时,以全文的内容为依托,运用简洁的语言,把主题 思想明确地表达出来,或者在全文即将时,把写作意旨交待清楚,所以这种结尾方法又称“画龙点晴式”。如《枣核》结尾写道:“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结尾写道:“跟困难作斗争,其乐无穷。——记一辆纺车。”

4、式。用名言、警名、诗句收尾,着意于引申文章,揭示某种人生的真谛。它往往出现在散 文、记叙文、的结尾,用三言两语,表述出含意深刻的耐人寻味的哲理或警策性内容,使之深深地印在 读者的心中,起到“言已尽,意无穷”的效果。《》结尾写道:“驿路梨花处处开。”

5、抒情议论式。用抒情议论的方式收束文章,能够表达作者心中的情愫,激起读者情感的波澜,引起 读者的共鸣,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这种结尾方式主要用于写人记事的记叙文中,也可用于、议论 文的写作。抒情议论式结尾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所以采取这种方式结尾比较自由,好的“抒情议论”式结 尾必然油然而生真情,给读者以真实感、充足感。如《花市》的结尾写道:“她笑微微地站在百花丛中,也像一枝花,像一枝挺秀淡雅的兰花吧。”再如《》结尾的两个自然段就是很典型的抒情议论式的结尾。

作文要一气呵成,结尾与前面正文一线,不可缺痕。作文的结尾与开头一样,是篇篇各异的,

但也 有其规律可循。上面的几种结尾方式仅仅只是一些常用的结尾方式,切忌生搬硬套,真正好的结尾存在于考 生的平时扎实的训练之中,存在于考生的临场发挥,存在于考生的“诗外之功”。

以上内容为魔方格学习社区()原创内容,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与“阅读徐学平的《母亲那碗腊八粥》一文,回答后面题目。(20分)①儿时的..”考查相似的试题有:篇三:儿时的记忆阅读答案{找不到一点儿时味道}.

篇四:儿时的记忆阅读答案

儿时的那条小巷 蔡秀玲 ①那条小巷是儿时记忆里的天堂。很多奇妙的、不可思议的美好回忆,都藏在小巷的一砖一瓦里。 ②小巷的墙壁,长着一种不知名的小草,会结出一颗颗红色的 儿时的那条小巷

蔡秀玲

①那条小巷是儿时记忆里的天堂。很多奇妙的、不可思议的美好回忆,都藏在小巷的一砖一瓦里。 ②小巷的墙壁,长着一种不知名的小草,会结出一颗颗红色的小果实,据说,能治咳嗽。每次感冒的时候,爸爸总是会搬来长长的木梯,沿着墙壁将那红色果实采下来,放在我的手掌中间。我都舍不得吃,偶尔拿一颗放在嘴中,酸酸甜甜的滋味在口腔深处晕开,一颗就足以回味很久。那时候天真的我,总以为咳嗽了,爸爸就会采那些红色的果实给我吃。于是,有一段时间,天天在爸爸面前假装咳嗽,现在回想起来,不禁哑然失笑。 ③小巷的深处,有一种声音,那是我儿时的天籁。每一次午睡醒来,都会听到远处传来一阵清脆的铃声,随后是一声浑厚的叫声卖, 豆花啊,卖豆花了啰! ,卖豆花的大爷骑着一辆破旧的小三轮,从小巷的转角中慢悠悠地驶来。一切都仿佛电影里的慢镜头一般,在夏日午后懒懒的阳光中层次铺开。 ④铃声似乎有一种魔力,将隐藏在小巷里的同伴们都召集起来。这时候,我会一骨碌地从床上爬起来,火速到厨房中端出一个碗,兴冲冲地向小三轮跑去,大爷那布满沟壑的脸上堆开了一朵灿烂的花。 来来来,排队排列,每个人都有 大爷大手一挥,一群孩子瞬间排成了一个整齐的队列,每个人都踮起脚尖,把手中的碗举得高高的,看着大爷大勺一落,舀起满满的晶莹剔透的豆花,偷偷地咽了一口口水,继而把手又举高了一点,生怕漏了自己。不过几分钟的时间,每个人都端着满满一碗加着蜜水的豆花,排排坐在小巷的两边,大口大口地吃着。 ⑥然而随着时光的流逝,小巷的一切,慢慢地淡出了我的世界。我们开始长大,开始外出求学,开始日复一日机械地工作着,我们的步伐越走越远。小巷的一切,好像是夏日午后一个冗长而美妙的梦,美好却不真实。 ⑦小巷不再像记忆中的那样整洁,铺满砖块的道路上,长满了高低不齐的小草,墙壁上的木栏窗,一个大大的蜘蛛网在风中摇曳着。我看到小巷远处,那石灰脱落的墙壁上写着一个大大的血红色的 拆 字。 ⑧我沿着小巷,慢慢地走着,看着这熟悉的一花一草,一砖一瓦,一种莫名的情绪在胸腔里酝酿。这些承载着我们童年美好回忆的载体,在不久的将来就会消失不见。 ⑨下一次,我再站在这个地方的时候,看到的会是什么?{找不到一点儿时味道}.

15、第①段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3分)

16、阅读② ⑤段,说说作者对 儿时的那条小巷 的记忆有哪些。(3分)

17、阅读全文,谈谈你对 我看到小巷远处,那石灰脱落的墙壁上写着一个大大的血红色的 拆 字。 这句话的理解。(4分)

18、第④段画线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什么?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4分)

19、文章结尾说 下一次,我再站在这个地方的时候,看到的会是什么? 请你结合文章第⑦

篇六:《儿时的味道》

儿时的味道

——写在清明前 无处寻雨纷纷的清晨 无处寻清洌洌的杏花酒 却是我 心憔悴,人断肠 青山头的草儿还未疯狂的生长 乱世丛的小虫却早已调皮的鸣叫 忆着去岁的山坡再眺今朝 高高耸立的那不是一个个坟墓 而是一世的柔肠而是一世的淳厚 同时还附带着无限的哀思

被石子围起的坟墓啊 你带走了我的多少记忆 天真却是快活

只留下那歪曲的背影 在我的梦中

时间只转过几个轮回 却无里忆起

无力忆起那往日的慈祥 留在记忆中的只有 木柴毕毕剥剥的声响 却无处去嗅那份熟悉

山崖间

徒留我在青天下无力消寂寞 儿时的蓝天白云啊 还有那调皮的蚂蚱儿们 何时再回我的梦中来 让我再闻一回

青草的味道

篇七:《儿时果缘,小时候的味道!》

儿时果缘,小时候的味道!

记忆就像没有拧紧的水龙头,时不时的就会流出来,流淌在我们心窝里!小时候的味道就像这手中的(儿时果缘)小番茄,天然无污染!时不时的会甜到我们的心房。

人一到中年时不时的都会回忆到小时候的味道,那是什么?是妈妈手中手擀的面条?还是田地里的小番茄?人就是这样,喜好感叹!喜好效仿圣人、面对奔腾不息的江河感叹“逝者如斯夫”的同时,更喜欢回过头来遥想小时候的味道,遥望岁月的背影,朝花夕拾,品味人生。于是,在一次次怀旧的过程中,不经意间打翻了生活的多味瓶,慢慢咀嚼出童年的味道来。 现在的生活中又有哪些能够让我们缅怀童年的味道呢?比如儿时果缘小番茄!

要说起小时候的味道,想想都那么开心!那时候的水果还没有打农药?没有成长激素?小番茄还是非常酸甜的味道!半熟的时候都偷偷的摘着吃,有时候酸的直流眼泪,有时候把牙齿都酸倒了。成熟的时候,一天的时候手里总是有几个小番茄,渴了就吃几颗……

现在呢?还能吃到吗?“没有了”这也是“儿时果缘”小番茄的优势,即采即吃恐怕也只有儿时果缘敢这样做了。“儿时果缘”小番带你一起品味小时候的味道!

“儿时果缘”如何做到的呢?辰希缘公司生产的“儿时果缘”小番茄采用了一种新技术种植的“纳米膜小番茄”。“纳米膜小番茄”采用“纳米凝水膜+基质”替代传统土壤,承载番茄的生长,阻断病毒、病虫害的侵袭,因此被称为“地板”上长出的番茄。

品着这小时候的味道,怀念着小时候的快乐,得到的却是健康的身体。

篇八:《记忆里的味道》

带你寻找儿时的味道

画糖画的老师傅身边总是围满了人,灵动的鸟儿、腾飞的麒麟最能引起孩子的惊呼;乳白色的麦芽糖,咬一口,就想起了小时候那糖柔柔的软软的在我的舌面慢慢地溶化开来,那甜而不腻的汁液让我一下子寻找到了儿时急不可耐地向妈妈要钱买糖时的幸福……想寻回记忆中儿时的味道么?

来青岛藏马庄民俗村,这里有软软甜甜,入口即化的棉花糖,舔一舔,一丝丝的,好像踩在了棉花上,轻飘飘的;经典的青岛老酸奶,喝一口,会勾起青岛人的很多回忆,记忆中的老酸奶,味道最是香醇,吃两口,酸甜解暑;闻着香喷喷烤地瓜,拿在手里,热气腾腾的,慢慢地剥了皮,咬一口,马上就满口香甜,味道还是特别好;还有传统的爆爆米花的老师傅,现场制作,用几乎都看不见的老做法,嘭的一声,又一锅爆米花出锅了,又甜又脆,还是原来的味道。炒栗子、香酥大麻花、炒年糕、姜糖……在青岛民俗第一村藏马庄民俗村,这些我们童年的记忆都能找到。

青岛藏马庄民俗村,保留原始的制作方式,精选食材,原汁原味,现场制作,您可以一边回忆一边品尝,让味觉慢慢地苏醒,品出最纯真的味道。

青岛藏马庄民俗村,位于藏马山国际旅游度假区,山东民俗旅游首选地,等你来寻找记忆里的味道。

篇九:《年的味道》

年是什么?儿时的记忆里,年是劈劈啪啪的鞭炮声,是红红的春联,是好吃的饺子,是孩子的新衣,是大人们脸上的笑,是家人、亲戚、乡亲、邻里之间的相互祝福。—题记再有半月就要过年了,突然之间好想父母,好想孩提时候,好想过年的味道。在家再大也是孩子,出门再小也是大人,没有了父母的呵护,自己不得不学会飞翔。逢年过节总是忙忙碌碌,钱花了不少却没有一点年的味道。小时候每到年近的时候,母亲总是早早为我们准备好新衣服。家里孩子多“五朵金华”再加一个男丁。母亲要准备很多新衣服、鞋子。虽然很辛苦,但是却从来没有听母亲抱怨过一句累一句苦。我在家是倒数老二,最小的是妹妹比我小3岁,哥哥比我大2岁。小时候,哥哥瘦小,我个子稍大又健壮,离我家稍远一点的乡亲总是说他是我弟弟。我总是笑着说“我只有哥哥没有弟弟”。那时候我爱哭,受一点委屈就哭个没完没了,一家子人哄我。记得有一年除夕之夜不知道怎么了又想哭了眼里满是泪花,大家故意逗我“ 今天是除夕夜不许哭,否则一年不开心。”我把眼泪生生地咽了回去,想起来真是好笑,不过爱哭的毛病到现在也没有改掉。妹妹前些年在我家楼上过年,她谈起小时候的事情,说有一年的腊八那天天气特别冷,我们几个人骗她说不能穿衣服去迈井沿,别人都迈过了就差你自己了(那时候我家大门口内有一口水井)。其实我们几个都不记得到底有没有开过这样的玩笑了。也许是有吧,要不妹妹怎么会记得。因为妹妹是老小,任性总爱告状,我记得确实有时候我们几个故意逗哭她。母亲听到哭声总是训斥我们“你们几个不知道让着妹妹点吗,就知道让她哭。”我们几个在一旁捂着嘴偷偷笑。不过我们大部分时候还是让着妹妹的。现在每到腊八的时候就不由地想起了妹妹说的话,想起一家人在一起的快乐时光。小时候腊八节我们总能吃上妈妈熬的腊八粥。现在姐妹兄弟几个各分东西,不到过年很难团聚。父母不在了,哥哥也经常外出打工,我们姐妹去老家就少多了。不过,腊八粥的味道仍然在—香香的、甜甜的,母亲慈善的面容,父亲坚毅的身影仍在脑海里挥之不去。即使父母走得再远,孩子们的心里永远记得他们。腊八粥的味道其实就是家的味道,现在再

版权声明

本站文章收集于互联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观摩,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tuxing@rediff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本文地址:https://www.wuliandi.com/chuzhong/cezw/243918.html

作文素材网 - 让教育更简单

https://www.wuliandi.com/

新ICP备18000016号-1

Powered By 作文素材网版权所有